2007年12月31日 星期一

蔡瑞月文化基金會玫瑰古蹟報佳音、為童洗腳

蔡瑞月文化基金會廿二日晚,在台北市以玫瑰古蹟著稱的「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舉辦聖誕晚會,邀請新興長老教會,由駐堂牧師蘇德桑領隊,沿著古蹟附近道路,沿途向商家、路人報聖誕的佳音。晚會中,基金會特別安排「新心心愛幼童洗腳禮」,由蘇德桑與退休牧師林正雄,以清水、毛巾擦拭幼兒小腳,向參觀晚會活動的民眾傳達《聖經》信息:人要謙卑柔和、以愛擁抱每一位小孩。
基金會對台灣在地化的現代舞蹈藝術努力,延續已故長老教會信徒的舞蹈家蔡瑞月女士的精神持續下去,更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注不遺餘力,是台灣唯一與社會運動團體結盟一起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時常受邀用舞蹈肢體語彙,表達訴求。
當天聖誕晚會,基金會呼籲減排二氧化碳,以慣用舞台展現的方式,回應兩千年前那一顆預示耶穌降生的永恆明星,在今日的夜空下仰望,因為二氧化碳浮塵空中,連一顆星星也看不到,降臨的卻是,人類麻木忽視的氣候災難,不斷地在全球發生;也藉此向到晚會的民眾,可以透過蘇德桑的短講,聆聽到基督信息。
身為基督徒的基金會董事長蕭渥廷表示,基金會管理台北市定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打造成為在繁華市區中難得一見,具有人文氣息的開放性、穿透效果的室內空間,並伴著佰坪綠地,繼續在現代舞蹈研究的領域開班授課以外,盼望能燃燒成為公共論壇的空間,而且基金會也要朝向宣教方向推動,成為與教會連結宣教的一塊都市基地,歡迎各教會聯繫。電洽:02-25605724

聖誕佳音傳給三鶯橋下原民

三峽三鶯橋下一團升起的營火,火舌捲舒映照在一群原住民臉龐上,他們的神情穿透交錯光影,有人喜樂、有人卻是神情鬱鬱,但是圍繞在營火四周雀躍奔跑的孩子,最是快樂的一群。十八日晚,台北大專原住民中心與東門教會原住民聚會、原美教會、台神杵臼社以及台灣、文化兩所大學原住民長青團契等,超過五十人,前往三鶯橋下的河床聚落關心住民,並且應景地陪伴當地住民歡慶聖誕。
據了解,三鶯橋下的河床上,搭建起看似游牧生活般的一排排簡陋房舍,已經有十多年了,而至今仍然居住在這聚落當中的原住民族人家庭,大約近卅戶人家,清一色都是阿美族人。他們由於比較晚從原鄉遷徙到都市,沒有趕上都市建設的發展,腳步落人於後,因此生活適應跟不上已發展的都市,不像早期移民到都市裡的族人已經嶄露頭角,這些河床上的族人卻被都市社會遠遠的甩開,拋落在這陰暗的角落裡。
一位老人家向前往關心的同工表示,三天兩頭裡,會看到警察領著低頭不語、失蹤多日的孩子回家。策劃這次聖誕關懷行動的台北原住民大專中心主任Yupas(鍾豪俠)傳道表示,酗酒問題,在這樣的聚落中極為嚴重,身為父母的幾乎沒有工作,僅靠著外界救濟維持生活,讓處在這樣惡質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面對校園裡與其他都市孩童相比較,身心直接受創,也難怪蹺家、逃學的案例在這樣的聚落中不足為奇地成為常態。
「這裡的孩子是可憐、無辜的,」Yupas指出,縣政府在附近建築國宅,其中一批保留給三鶯橋下的族人租用居住,有少部分的族人已經搬遷進駐,但是多數卻寧肯深居簡陋也不願意搬遷離開河床。Yupas過去曾數次走訪該聚落關心,從他的觀察指出,國宅其實只需要負擔微薄租金,因此很明顯的,該地區住民已經放棄和世界競爭,寧可讓人來救濟,過著心理退縮的生活,這對當地孩子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
營火燃燒前,五十多人分三組,手提包裹著亮眼包裝紙的物資,挨家挨戶探訪。跨進每一戶的大門,第一映入眼簾的竟是神壇供桌。香煙裊裊,讓侷促的屋內空間,因為一群人的到訪更顯燥悶。
據了解,聚落住民,在還沒有離開原鄉以前都還是敬拜上帝,而如今僅剩下少數還自稱為基督徒的兩家族人,也很久沒有教會聚會的生活。他們說,一直居住在這裡,從來沒有看見一間教會來探訪過。
平安夜的歌聲,伴隨著營火躍動閃出的星火,溫馨地點亮在這溪谷河床。回程,浩蕩報佳音的隊伍車上,還有物資一半尚未送出,於是,東門教會原住民聚會將象徵聖誕禮物的物資包裹再做集中,前往新店溪畔的另一個相同聚落前進……

同光同志教會向同志族群報佳音

同光同志長老教會於十六日晚,在台北市議會大禮堂舉辦聖誕晚會,主要以戲劇、短講的佈道方式,向同志族群介紹耶穌誕生也是帶給同志朋友新生命的好消息。

「耶穌說:『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這個你們包含了你、我,」該教會代議長老Jun向同志朋友短講佈道表示,同光同志教會協助每位同志在冷漠、不被瞭解的社會環境裡接納自己,也接納那些不接納同志的人,這也是該教會每一年的聖誕節期,對外盛大舉行紀念耶穌降生的重要意義。

Jun佈道內容有護教的意味。他向台下聆聽的新朋友說道,同志朋友一向懷疑上帝的愛不及於同志族群,是因為常聽到教會形容同志的生活,如同所多瑪、蛾摩拉似的教人難看,在未來終末的時候,就歸屬於硫磺火湖,這都是誤解了聖經,造成同志朋友以為上帝不愛同志的道理。他的短講,以耶穌的誕生詮釋上帝的愛的普世性概括同志,扭轉同志對基督教誤解的刻板印象,以邀請新朋友認識這位真神耶穌。

當天到場將近有四百位朋友參加,除了同志以外,還有關心性別權益的非政府組織代表、牧師以及支持同志的異性戀基督徒,一起享受在耶穌誕生所賜下平安的氣氛中。Jun表示,每一年聖誕晚會前,同工都積極參與邀約工作,甚至到戶外的同志聚會定點散發福音單張,每一年都吸引超過三百五十人到教會參加聖誕晚會,並透過會後的探訪意願卡,漸進似的帶領新朋友親近教會。

Jun指出,設教12年的同光同志教會,目前主日聚會人數在一百人上下,陪餐會員大約五十人、小會三人、執事六人;自從第二任牧師離開後,教會也積極尋找駐堂傳道人,但在多方接洽下的傳道人,都礙於可能面臨排山倒海的苛責壓力婉拒,這是該教會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從前面兩任牧師遭遇教界切割責難的困境,確實令有心關懷同志的傳道人怯步,很難接下這牧會聖工。」

Jun指出,教會正朝向開放性的教會逐步前進,已經有三位異性戀者在教會受洗成為好同工,不過在社會還無法接納同志族群以前,教會還是不向社會公開聚會點,會友彼此間仍是以匿名相稱呼,以保護同志族群要有聚會的權利。

台北縣政府與基督教首創政府部門與民間戒毒村合作

台北縣政府全國首創政府部門與民間戒毒村合作,把轄區內深受毒害的受刑人,出獄後安置於簽約合作的基督教機構的中途之家,把最根深的心靈毒癮戒除,完全擺脫毒害、獲得重生。台北縣長周錫瑋,十四日下午在台北縣衛生局,與晨曦會、歸回團契、主愛之家、奇蹟全人關懷協會等四機構負責人簽約戒毒中途場所合作方案時表示,感謝基督教幫忙,相信心靈治療戒毒的成效是有錢也做不到!
政府打擊毒品,不分藍綠、中央與地方。台北縣衛生局主任秘書黃文魁表示,過去被毒害的受刑人,出獄後會暫時被安置在法務部設立於全國各縣市的更生保護會,接受踏入社會前的中途性戒毒輔導,但縣政府在基督徒縣議員劉新龍提出議案,獲得新思考分向,相信毒癮難戒除的關鍵,心靈上治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因此,跳脫過去法務系統戒治,將金費提供受毒害的縣民,進入基督教中途之家接受戒毒輔導。
國民黨籍議員的新莊長老教會會友劉新龍表示,這是沒有金額上限,提供給縣民遠離毒害的縣政工作;凡是縣民受毒害,皆可申請前往基督教戒毒的中途之家,每人可以獲得一萬元生活補助,並接受戒毒觀察期六個月,如果有必要可以延展時間長達一連六個月,完成毒癮戒除,「會有一年半的延展申請決議,是因為歸回團契裡的牧師提供意見,這是戒毒成效最少需要的時間。」
他指出,當初在議會中提出議案,希望把縣內已經廢棄的國小有效利用,提供給需要空間的基督教戒毒機構以委外辦理使用,但立刻遭到同黨議員反對,認為花金錢在戒毒者身上弊大於利,於是在議會上雙方唇槍舌劍;又加上廢棄國小社區居民,掄拳揮舞地強烈表達不願意設置戒毒中途村的態度,但由於縣府基於打擊毒害決心,因此劉新龍折衷辦法,與外縣市的基督教戒毒村合作,讓受毒害的縣民可以前往基督教戒毒村,因著基督的愛,斧底抽薪地把毒癮戒除。
他在簽約儀式上台致詞時表示,上帝是給人機會與希望的上帝,祂差派了縣長、牧長等天使,讓深受毒品綑綁的人,可以因透過縣府與教會的連結,讓受毒害的這些人與社會都能夠因此得救,尤其是他們背後的家庭終於也找到了愛與希望。
據了解,劉新龍在議會質詢時,將所提的防制毒害議案,給予縣府壓力堅持通過,讓陷在毒品深淵的縣民,找到新生機會。雖然政策落實的成果,是受到台下眾人的鼓掌,但他把一切榮耀歸於上帝。他大聲在台上說出,感謝主!哈利路亞!
「每一次的總質詢錄下的帶子,我都拿回去給牧師看,讓他檢視我在議會的表現。」劉新龍說這句話時,坐一旁的新莊長老教會牧師游博宏頷首稱是。
游博宏說:「有在教會裡聚會的民意代表,從事民代工作一定要分別為聖,不要同流合污,否則以後就不要『混』了。」強調牧會中遇到民代會友的牧師要堅持,相信基督徒民代必能努力為上帝奔跑,在社會彰顯上帝的榮耀。因此,劉新龍擔任議員的重要政見,完全不同於其他人,他推動縣府反制毒害、照顧外籍配偶婦女等政策。
縣長周錫瑋致詞首先感謝基督教界朋友的幫忙時指出,全國打擊毒害,法務部大力捐輸相關經費給地方設置多項措施,但真的發現用錢也做不到減輕毒害的成效,毒品氾濫問題還是日益嚴重,其中以台北縣為例,暴力案件有五成以上是因為毒品,校園竊盜案件發生,多數起因也是毒品,另外在今年總統頒佈大赦令後,出獄幾乎是犯行較輕的吸毒犯,但已經有三分之一的人數失去聯絡。
他根據統計指出,96年1至9月全國各地方法院檢察署,新收毒品偵字案件計65075件,較95年同期增加約10.1%(5978件),其中第一級毒品竟佔61.3%;再根據統計,吸毒犯易再犯性,即使出監所時身癮已戒除,但是心癮卻無法根絕,終而再度陷入毒癮的深淵;毒害就像野火一般不斷闊燒,直接拉高了地方經濟與治安的警訊燈號,無法降低,呼籲中央,防制毒害當是國家的首要政策。
法務部長施茂林也表示,中央從1993年大刀闊斧反制毒害至今,毒品的問題從監所數據來看並未有效遏止,但也從問題中發現,供需的市場法則帶動了毒品交易活絡,因此反制措施改懸易轍地朝向減少毒品需求下手,除了預防宣導以切斷新的需求吸毒人口產生以外,更重要的是,已經吸毒者改以美沙東替代療法,減輕對毒品依賴,逐漸形成淘汰方式,讓需求將低,使得毒品供應不再台灣氾濫;從2005年到2007年的初犯吸毒人口數大幅降低來看,需求確實明顯的被控制當中。

敦促政府落實〈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大遊行

敦促政府落實〈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大遊行,七日下午一時卅分由〈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推動聯盟號召上百位原住民,藉著世界人權日(十二月十日),用歡欣鼓舞的心,慶祝對原住民最重要的國際人權公約的誕生以外,並且由長老教會原住民各中區會議長、總幹事、教社部長兵分三路,向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遞交請願書,要求落實該宣言、停止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的各項措施。
前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主委,也是長老教會傳道師的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表示,遊行目的在向台灣人民、社會宣示該宣言的四十六條文內容,請台灣人民共同支持原住民在土地上的人權,但更重要的,是喚醒原住民對自身權利的重視,不要以為權利是仰賴在他人的給予上,而是要靠自己爭取。
遊行隊伍拉開四十六條布面橫幅,依照條文順序,將宣言的四十六條文清楚地呈現在路過遊行隊伍的台北市民眼前,沿路並高喊著「原住民,要人權、要自治!」
申請遊行路線,從台灣大學校門口附近的十字路口出發,沿著羅斯福路、經過台灣民主紀念館正拆除「大中至正」的牌樓前,雖然引起一陣騷動,警方也繃緊神經,所幸牌樓前的聚集民眾沒有任何不理性的舉動發生。隊伍再一路前往目的地凱達格蘭大道,最後分三路的向政府遞交請願書。請願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
請願內容要求,中央及地方政府即刻先停止違反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原住民族基本法,涉及原住民地區的各項開發計畫;並展開與當地原住民族對等談判,在未取得其同意前,計畫暫停;已執行者,協議更正,未執行者,依協議重新計畫。
另外,內容也特別指出,立法委員選舉制度與選區劃分,迫使原住民族群與部落內部產生對立,解構了自主自治的力量,更嚴重的是,無法產生族群代表,儼然就是殖民統治一環的惡質選舉政治,挾制著原住民政客及人民,這樣的選舉毫無意義!
因此,要求落實〈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陳總統簽署〈原住民族與台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協定第七項:國會議員回歸族群代表制;同時,要求各政黨承諾並訂出具體落實時間表,以作為選舉支持或反對的依據。
遊行當天過程平順,不過在出發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當隊伍聚集準備的時候,卻遭到台灣大學校門口駐衛警驅離。尤哈尼忿忿表示,推動聯盟提出的遊行申請路線,記載著出發地點就是台大校門口,這是向市政府申請合法的集合點,卻遭校方駐警驅離,他個人表達嚴正抗議,頂著「台灣」二字光環的台大,竟然罔顧〈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對台灣原住民族走上街頭、爭取人權,根本毫不在意;正凸顯,台灣人民對原住民族的人權的無知與冷漠。

我要休假!移工大遊行

「We want day off !我要休假!」震天喊聲,響徹在台北市繁華熱鬧的東區街頭。一群外籍勞工與各界非政府組織超過一千人的遊行,於九日下午猶如嘉年華的走在台北市消費潛力雄厚的忠孝東路上,向台灣社會、政府表達「弱勢家庭要社會福利,外籍勞工要休假權利!」
遊行主辦單位、台灣移工聯盟表示,一九九0年聯合國訂立的「保護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員權利國際公約」,早已經要求移工接收國應對引進外勞明訂各式保護條款;但在台灣,卻還有高達十六萬名的外籍看護工,長年照顧本地的老、弱、殘、病、幼,卻得不受任何勞動法令保障,連休假權利也沒有!
九日是國際人權日的前夕,台灣許多民眾與外籍勞工一起走上街頭,要求政府負起責任:提供重症患者必要的居家照顧,讓看護工納入勞動法令保、擁有休假的基本人權。
聯盟指出,內政部針對被照顧者家庭提供特定時數的居家照護,俗稱「喘息服務」,原意是讓照顧者可以稍做喘息,不至被繁重照顧工作壓垮;不料,一九九二年引進外籍看護工後,內政部規定聘用外勞者不得申請喘息服務,此舉嚴重侵犯被照顧者公民權益,也對外籍照顧者有明顯種族歧視,「台灣看護工需要喘息,難到外勞不必了嗎?」任令長工時、低工資的外籍看護工全年無休,排除在勞基法適用範圍外。
聯盟主張,弱勢家庭應受社福挹注、看護工納入勞基法保障、國家聘僱本地照護員。為此聯盟表示,訂立「家庭類勞工」就是把家庭職場應納入勞基法適用範圍,以建立合理的勞動規範,才能促使長期照護體系的有效建立;政府應恢復聘用外勞的家庭「喘息服務」,財物可以來自二百餘億的就業安定基金,增加本地婦女二度就業機會,既讓被照顧者不虞乏人照料,也使外勞得以安心休假,達成三贏的局面。
一位從越南嫁來台灣五年、住在蘆洲的婦女謝金蓉,走在遊行隊伍中聲援這次活動。她表示,自己每天上班八個小時已經感到辛苦,但是一想到更多來到台灣工作賺錢的姊妹,廿四小時聽候雇主、沒有休息的工作,真的感到不捨與難過。她說:「很不公平、很辛苦,想到我就覺得很無奈,我要請政府幫助,讓她們可以休息!」
長老教會台北大專中心的大專工作者,也出現在浩蕩的遊行隊伍中間。他們呼籲教會要關心這項不公的社會議題;並指出,遊行前一日,邀請這次遊行主辦的單位代表到中心演講,透過中心裡的學生,把這項議題再帶回到教會、學校的團契中,讓更多的基督徒關心外籍勞工在台灣同樣要享有人權。
台灣移工聯盟是由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勞工關懷中心,以及天主教關心移民、職工的多間機構共同組成。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台灣有權加入聯合國宣言〉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於七日上午十時卅分,在總會事務所召開記者會發表〈台灣有權加入聯合國宣言〉,向外界清楚表示,台灣現狀絕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必須要透過人民自決獨立的程序,才能實踐;而有部分人稱「中華民國現狀」已經是主權獨立,那是自欺欺人的說法,唯有以另一個國號名稱,例如是「台灣」名義申請進入聯合國成功,才能使「台灣」名符其實的成為主權獨立國家。
從法理上,長老教會信徒代表黃昭堂先生(台灣獨立聯盟主席)在記者會上解釋,台灣人民沒有自決表達獨立以前,國際上承認PRC(中國)的主張主權涵蓋ROC(中華民國),因此在國號名稱上必須摒棄「中華民國」才能邁向主權獨立的道路繼續前進;另外,美國也一再說明「台灣」現狀不是主權國家,這也是正確說法,所以長老教會要以宣教態度,傳揚台灣成為主權獨立國家的信息。
高俊明牧師則表示,從社會倫理看,法律保護名稱專利,因此店家的名稱不能幾近相似,是為了防止混淆視聽的不肖作為,但「中華民國」就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稱太過相似,這已經明顯違反了社會倫理原則。
高俊明再從基督教倫理強調要誠實,台灣、中國的人口分立,互不隸屬,但如果繼續以「中華民國」做國號,分明是誆騙國際社會,誤導「中華民國」人口及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上的十三億人民,模糊了兩地區互不隸屬的事實,這種欺瞞不實,有違基督教強調的誠實原則。
記者會上,總會總幹事張德謙牧師也對記者會前一日,台灣民主紀念館因拆除「大中至正」爆發流血衝突事件表達譴責暴力以外,並表示「大中至正」牌樓前的衝突,是再次凸顯意識型態所產生的對立;要化解,就要認同、委身於台灣,這是教會在宣教態度上不可推諉的事。
針對〈台灣有權加入聯合國宣言〉,張德謙首先指出,宣言內容完全呼應聯合國大會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日決議通過〈世界人權宣言〉的公義、和平、自由、平等等重點;同時向中國教會喊話,中國佈建上百飛彈瞄準台灣不能視而不見。
潘慶彰表示,台灣有權加入聯合國雖然不是新鮮題目,但卻是項重要議題,因此長老教會在這關鍵的時間點提出該宣言,盼望台灣的公義、和平能夠在國際上「出頭天」,也呼籲全世界及國內政黨關注這項議題,這是長老教會擬定該宣言的期待與動機。
〈台灣有權加入聯合國宣言〉: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各國殖民地人民,紛紛行使自決的基本人權,取得獨立地位。唯獨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直到今日其應有的國際人格仍被忽視,被排除於聯合國大門之外。這不只突顯出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仍未在全世界落實,更是對台灣人民基本人權的侵害。
台灣人民雖然不斷受外來政權的殖民統治,卻能經由不流血的民主程序,在1996年第一次由人民直選台灣的總統。更於2000年在和平中完成政權轉移,由台灣本土政權「民主進步黨」執政,替換以戒嚴殖民統治台灣數十年的「中國國民黨」,今日台灣人民強烈要求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
然而,台灣西邊的強權中國以霸權影響國際社會,一再污辱、打壓並執意孤立台灣,致使台灣人民的基本人權被踐踏。對此,我們感到悲憤,但仍確信人權是上帝所賜。台灣有權加入聯合國,使台灣人民的尊嚴受到國際社會應有的尊重。
為此,我們謹誠懇、嚴肅地向聯合國各會員國代表、世界愛好公義和平的國家人民與普世教會呼籲,請勇敢挺身為被排拒於聯合國門外的台灣人民主持正義,支持並促成台灣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國,共同促進公義與世界的和平。

賽德克族正名運動促進會總幹事Watan Diro牧師:「賽德克族正名的日子,會成為我們的感恩節。」

「賽德克族正名的日子,會成為我們的感恩節。」賽德克族正名運動促進會總幹事Watan Diro牧師,於十一月廿八日與族人前往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行政院陳情,表達族人對正名的強烈決心。原民會接受陳情並當下允諾,十二月十二日會給予族人正式答覆。
去年,賽德克族原本預計行政院會在當年的十月公告賽德克成為第十三支原住民族,但怎料計畫卻是落空,公告由撒奇萊雅成為第十三支原住民族。不過,回頭看過去的邵、噶瑪蘭、太魯閣、撒奇萊雅的正名,都是向原民會送審後,在一年以內就正名成功。但是,賽德克的正名送審,等待的時間已經超過一年八個月,至今彷如石沈大海。
Watan Diro對於政府處理賽德克的正名作業牛步,感到相當不解。他指出,依據今年九月十三日聯合國通過〈原住民人權宣言〉,以及台灣〈原住民基本法〉,共同提到原住民只要對於語言、文化、自我認同具有共識,恢復正名就是原住民當然的基本人權。為此,長老教會賽德克區會也在今年的秋季議會,決議與民間部門合作,共同推動正名。
原民會主任秘書林江義,當天接見陳情的族人時表示,十分敬佩及認同賽德克族的正名運動,但會花比較多的時間處理,是因為一個族群的認定必須經過一定機制的評量,原民會並沒有反對賽德克族的正名,但現階段有些問題需要釐清。
據了解,賽德克族人主要分佈在南投仁愛鄉,但是他們身份證上面的註記是泰雅族。Watan Diro解釋,文獻上發現,最早在一七一七年就記載著泰雅與賽德克是互不隸屬的民族,而且日本統治台灣,在一九三0年的霧社事件以前,同樣也記載這兩支是各自獨立的民族,只不過霧社事件激怒日本,惡意製造賽德克族內的三群(Toda、Turuku、Dgdaya)矛盾,造成彼此間因仇恨衍伸流血衝突,並且在戶政上把賽德克名稱一筆勾消,完成滅族目的。
因此,接著在日本後面統治台灣的國民黨政權,沿用日本戶政,才會直到今日,賽德克族人一旦出身,便毫無選擇的成為了泰雅族人。Watan Diro表示,恢復正名的那一天,除了是象徵Toda、Turuku、Dgdaya的和平,每年有一個可以共慶的日子以外,也是推動太魯閣、泰雅與賽德克共組Ptasan(紋面)夥伴聯盟的開始。
十一月廿四日,Watan Diro上原住民電視台接受觀眾扣應,節目中有不少扣應電話對於賽德克正名表示反對。為此,Watan Diro再次呼籲,Ptasan在基督裡、在台灣國裡都是一家人,讓賽德克族恢復正名,一起迎接耶穌的再臨。

2007年12月6日 星期四

淡水馬偕銅像前點燈,揭開北縣聖誕序幕

「二00七,光耀北縣,聖誕傳愛!」主持人的話一出,台北縣長周錫偉偕同夫人與代表淡水眾教會的真理大學校牧黃奉銘牧師,共同點燃起燭火。碰!的一聲,只見火樹銀花噴向空中,頓時愉悅的驚呼聲四起,圍繞在馬偕銅像的樹燈也瞬時點燃,掀起了台北縣迎接聖誕的序幕。
周錫偉打扮成迎接耶穌的博士,與縣長夫人林珊珊,及裝扮天使的星光幫歌手李宣榕乘坐諾亞方舟車進入點燈會場。他上台致詞簡短,僅帶著笑容,祝福淡水鎮民聖誕快樂以後,親自發送著小禮物給現場民眾。
淡水鎮長蔡葉偉表示,這是鎮公所第一次主辦聖誕點燈,在淡水長老教會前的馬偕銅像旁舉辦,深具意義;因為,點起的燈光照亮淡水,象徵著馬偕博士把上帝的福音帶進淡水。
主辦單位台北縣愛加倍全人關懷協會表示,今年聖誕主燈很特別、很環保,是一顆以超過15,000片的回收光碟片打造而成的環保聖誕樹。
縣政府表示,12月1日在淡水鎮三角公園馬偕銅像前的「光耀北縣.聖誕傳愛」點燈儀式,只是今年北縣聖誕系列活動的序曲,包括淡水、板橋、新莊等地陸續都會有相關聖誕活動舉辦。
系列活動包括8日下午2時30分在淡水鄧公國小舉行的「聖誕愛心嘉年華」。15日晚6時30分在板橋非常熱區的「真愛板橋!真情傳愛聖誕季」點燈儀式,以及22日下午2時在板橋海山體育場廣場的「樂動‧熱力‧愛心嘉年華」。
23日有3場活動分別是1時30分新莊體育場陽光草坪的「聖誕變裝報佳音愛心嘉年華」;4時從淡水老街至捷運站的「齊步傳愛報佳音」,及晚上8時淡水教會的子夜佈道。24日也有3場活動,是上午10時在淡水藝術公園的「聖誕藝術創作市集」,晚上九時淡水教會的子夜佈道,還有晚上七時北縣新莊老街的「和好疼惜平安夜─全國連線報佳音」。

愛慈幫疑似愛滋兒找寄養家庭

「我要跟大家說,『週末寄養家庭』是我和執行長、護理長,流了許多淚後才出來的,」愛慈基金會董事長張麗淑長老語帶哽咽,該基金會自從成立「寶寶照護中心」兩年多來,工作人員24小時照護一群疑似帶有「愛滋」的寶寶,幾乎沒有任何喘息機會,因此內心哭喊著該如何穩定寶寶中心的人事頻繁流動,讓寶寶擁有最佳照護水準,才出現了「週末寄養家庭方案」。
愛慈基金會在卅日上午十點,於台大校友會館召開記者會,向外界說明基金會成立愛滋寶寶服務中心兩年,要告訴社會大眾「疑似愛滋兒並不可怕,他們是一群可愛的小天使」,讓更多社會大眾與家庭願意投入,一同成為寶寶的守護者。
基金會表示,一個疑似愛滋寶寶如果接受好的照顧與預防投藥,不只感染愛滋的機會從40%降到1%,甚至因減少一個寶寶感染,可以為國家省下每年約40萬的治療費用,由此可見寶寶中心的業務是何等重要。
2005年12月,基金會成立台灣唯一提供疑似愛滋寶寶照顧的專責機構,這兩年總共照顧18個寶寶,基金會感恩上帝,其中15個寶寶經過追蹤檢查,已經確認沒有HIV病毒。基金會也為4個寶寶找到領養家庭,展開新生活。如今,基金會開始發展「週末寄養家庭方案」,至今共有8個家庭願意付出愛心,成為疑似愛滋寶寶的守護者。
來自芬蘭的信義會宣教士何侑霓牧師夫婦,是其中的週末寄養家庭。他們現身說法,自己的孩子都已經長大,能夠拖著老骨頭,幫助基金會在週末時刻照顧疑似愛滋的小BABY,讓他們再一次重溫舊日拉拔孩子的記憶,其實是充滿著甜蜜與驚奇。「聖經上說,讓小孩到我這裡來,不要阻止他們,」何侑霓表示,孩子的出身背景不是重點,而是透過上帝的愛,讓寶寶能在安全感中長大,成為有自信的人。 基金會找到的八個寄養家庭,多數來自國外的宣教士。身為基督徒的張麗淑很感慨:「為什麼都是宣教士?」他相信,台灣人同樣也是富有愛心,而且火熱心腸並不落人後,但是在愛滋關懷的行動上,表現卻是安靜與沈默,盼望更多社會大眾與家庭投入,一同成為疑似愛滋寶寶的守護者。

崔菲莉(Phyllis Tribble)從婦女觀點詮釋聖經。將女性感到不安的經文詮釋出醫治的觀點

台灣神學院於今年初邀請希伯來大學的以色列•克諾爾(Israel Knohl)教授前來主講「舊約豐富的遺產」獲得熱烈迴響,確信「如何深化對聖經的詮釋與了解,是當代教牧進修的重要主題和學習面向」,於是在廿六到廿八日舉辦的「馬偕紀念講座」邀請女性神學家崔菲莉(Phyllis Trible)博士前來,特別針對「如何和聖經摔跤」,從婦女的觀點詮釋、了解聖經。
崔菲莉長期在紐約協和神學院任教,目前為美國韋克佛瑞斯特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神學院聖經研究教授。她受邀到台神主講的內容有「聖經,一本劃定界線的書」、「性別的開創」、「夏甲與莎拉」、「重新編織美莉安」、「在變貌山上的婦女」等五個主題,表現出女性神學詮釋聖經的風貌。
崔菲莉表示,《聖經》文本的字裡行間,十足的表現父權主義,甚至是驚世駭然,令女性讀者感到恐怖。在她的著作《駭人經文的救贖挑戰》就點出了四位女性人物,有被利用、受虐待、遭棄絕的女奴夏甲;被強暴、遺棄的公主她瑪,或是被性侵、謀殺肢解的無名婦女,以及耶弗她的女兒是一位被宰殺獻祭的處女等,讓讀者看見信仰與駭人經文的必然衝突,但是要面對,而不是選擇逃避。
崔菲莉指出,把《聖經》單一從父權思維的詮釋出發,結果是,那些令女性讀者感到恐怖的經文,除了不會從受害者角度看待以外,也往往對那些駭人的經文,視而不見。她說道,過去在波士頓教書期間,一位同樣身為女性神學家的同仁,就是因為看見《聖經》對兩性失衡感到失望,而毅然決然的離開基督教信仰。
「同樣的,我也不愛父權,但是我愛的是《聖經》,」崔菲莉指出,身為女性主義的神學家,看見對女性十足恐怖的經文,是要詮釋出醫治的觀點,畢竟神學再如何的詮釋減緩、美化這些令人不安的經文,這些駭人的文本也是不會因此除去。
為此,他在著作《駭人經文的救贖挑戰》中解釋,「將這四位婦女所受的苦楚,視為次於十字架的苦難,這是虛假的,因為他們所受的艱苦已然足夠,沒有任何與其他苦難的比較可將之減緩。」另外也寫到,「為這些記事找到復活的救贖,也是錯誤的,因為悲傷的故事並不會有快樂的結局。」
崔菲莉在最後一場演講,談到她研究女性神學的信仰心路歷程時提醒,許多人談到女性主義,錯誤觀念的認為只不過是「女人在談女人」而已,但她要表明,女性神學(或主義)絕不是在二元對立中找到權重,而是以跳脫二元、中性觀點的態度看待事情,幫助她研究《聖經》裡許多二元對立的情境,獲得最終詮釋的結果。

信望愛社大會,環境議題發燒。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所研究員汪中和:目前情勢,想要以任何科技的技術性改變溫室效應,「我只能說Mission Impossible!」

專業人員信望愛社2007年社員大會,十二月一日上午九點在中華福音神學院召開。上午的第一場演講,針對地球環境逐步下坡的趨勢,邀請學有專精的社員,發表有關環境資源與科技產業間關係的心得。
中央研究院植物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馮騰永,從「農業與人類永續」指出,因應聯合國「京都議定書」的二氧化碳減量標準,綠色產業儼然是廿一世紀的產業新星,潛藏著利用太陽照射原理產生的能量而發展出太陽能電池,以及透過農業生物技術創造出「生質能源」,兩者是綠色產業的誘因,也是共同推動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要科技、產業議題。
「但是,農業生產生質能源的土地面積,以台灣為例,就算是開發到玉山頂,光是供應台灣,都還是不夠,」馮騰永指出,低碳生質能源需要的土地面積廣大,因此國際資金已經在開發中、未開發國家,用資本進行「圈地」;但是,這樣大規模用企業資本劃地自限的結果,不久將來,會引發新一波移民的「生產圈地運動」,然後擴展成為在地人與外來者,為了資源爭奪所形成的「生命圈地運動」。
因此,他認為,迎向可持續發展的新契機,科技一定要跨領域的整合,成為Life Science,猶如經濟、環保兩端的法碼平衡,才能為人類創造福祉;以生質能源論,植物的基因研究,就有助於在有限土地面積加速植物的生長產能,成為了另一商機。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所研究員汪中和則表示,獲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肯定的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提出各項數據顯示,全球氣候因為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已經走入突然衝擊、無法逆轉的方向;科學界警覺到,用過去規範預估氣候的變遷發展似乎開始難以預料;目前情勢,想要以任何科技的技術性改變溫室效應,「我只能說Mission Impossible!」
他指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存留的時間是五十到兩百年,因此,就算是今日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零,也無法減輕、轉圜二氧化碳對地球所造成的溫室傷害,海平面仍舊會持續上升,南北極冰山繼續溶解,以最快速度估計,2030年的北極不再有冰山!
「IPCC報告出爐,科學界呈現兩種反應,一種是接受而沮喪,另一種是不相信未來真會發生不可收拾的災難?」汪中和說,事實在前,起因來自於人類違反上帝的道路而必須承受結果,「但未來環境不管如何變化,基督徒活出生命的樣式,不能懈怠,」他由感而發地指出,尤其連結親情與友情上更是如此。

要正名,賽德克族向原民會陳情

「賽德克族正名的日子,會成為我們的感恩節。」賽德克族正名運動促進會總幹事Watan Diro牧師,於十一月廿八日與族人前往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行政院陳情,表達族人對正名的強烈決心。原民會接受陳情並當下允諾,十二月十二日會給予族人正式答覆。
去年,賽德克族原本預計行政院會在當年的十月公告賽德克成為第十三支原住民族,但怎料計畫卻是落空,公告由撒奇萊雅成為第十三支原住民族。不過,回頭看過去的邵、噶瑪蘭、太魯閣、撒奇萊雅的正名,都是向原民會送審後,在一年以內就正名成功。但是,賽德克的正名送審,等待的時間已經超過一年八個月,至今彷如石沈大海。
Watan Diro對於政府處理賽德克的正名作業牛步,感到相當不解。他指出,依據今年九月十三日聯合國通過〈原住民人權宣言〉,以及台灣〈原住民基本法〉,共同提到原住民只要對於語言、文化、自我認同具有共識,恢復正名就是原住民當然的基本人權。為此,長老教會賽德克區會也在今年的秋季議會,決議與民間部門合作,共同推動正名。
原民會主任秘書林江義,當天接見陳情的族人時表示,十分敬佩及認同賽德克族的正名運動,但會花比較多的時間處理,是因為一個族群的認定必須經過一定機制的評量,原民會並沒有反對賽德克族的正名,但現階段有些問題需要釐清。
據了解,賽德克族人主要分佈在南投仁愛鄉,但是他們身份證上面的註記是泰雅族。Watan Diro解釋,文獻上發現,最早在一七一七年就記載著泰雅與賽德克是互不隸屬的民族,而且日本統治台灣,在一九三0年的霧社事件以前,同樣也記載這兩支是各自獨立的民族,只不過霧社事件激怒日本,惡意製造賽德克族內的三群(Toda、Turuku、Dgdaya)矛盾,造成彼此間因仇恨衍伸流血衝突,並且在戶政上把賽德克名稱一筆勾消,完成滅族目的。
因此,接著在日本後面統治台灣的國民黨政權,沿用日本戶政,才會直到今日,賽德克族人一旦出身,便毫無選擇的成為了泰雅族人。Watan Diro表示,恢復正名的那一天,除了是象徵Toda、Turuku、Dgdaya的和平,每年有一個可以共慶的日子以外,也是推動太魯閣、泰雅與賽德克共組Ptasan(紋面)夥伴聯盟的開始。
十一月廿四日,Watan Diro上原住民電視台接受觀眾扣應,節目中有不少扣應電話對於賽德克正名表示反對。為此,Watan Diro再次呼籲,Ptasan在基督裡、在台灣國裡都是一家人,讓賽德克族恢復正名,一起迎接耶穌的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