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教會、中會紛爭,和解落幕

官司纏訟廿年,「社團法人台北市北投基督長老教會」(市訂古蹟的北投長老教會)與台北中會派出的善處小組已於二月達成和解協議。免職的康知禮牧師,依照去年士林地方法院的判決內容依法搬遷,善處小組同意恢復康的長老教會牧師身份後,隨即辦理康退休。教會也可望在七月份經中會主持下,舉行開幕禮拜,訂名為「中央南路北投教會」,與現有的北投教會區隔,各為獨立堂會。廿日上午,該教會為康知禮舉辦榮退禮拜,氣氛充滿不捨與感傷。
康知禮情緒激動地流下淚道出他廿年來與教會受到的委屈,台下的會友也跟著頻頻拭淚。他說,回首來時路,事情會發展到今天局面,就是他不與人攀關係的下場,「社會、政治攏要交陪,這件事互我體會到,甚至教會也是要按呢;但是我還是要警戒大家,作上帝的聖工,無交陪的事。我就是無交陪啦。」一語道出他的心聲。
對此,該教會康信熙長老表示,和解書是在沒有金錢可以上訴的情狀下,向北中提簽。他指出,北中按鈴控康知禮必須「遷讓房屋」,以及該教會告「長老教會北投教會」「返還不當得利」等兩案,均遭敗訴,但絕非是定讞。康知禮夫婦依照和解書,於三月三十一日搬遷出教會。
「遷讓房屋」於2007年四月十三日判決、「反還不當得利」於2008年三月廿五日判決。兩份判決書中均指陳,當年的教會紛爭,北中已於一九九一年做出免職康知禮一事,法官依據中會表決記錄為本,免職康確認無疑,而得心證理由認定,康遭免職未遷出教會,是侵佔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部大會房舍財產,必須予以遷讓搬出;而該教會要求因分裂分家的「長老教會北投教會」「返還不當得利」的部分,法院也據康遭免職,以「無理由」做出駁回判決。
康信熙對這兩項民事判決的結果表示不滿。他說,當年中會對康的免職,有太多議會程序的瑕疵與違反議事規則,均向法官提出,法官卻不採納,令人不服,「我們是沒有錢打官司,不得已才簽下和解,內心並不好受。」
另外,該教會廖朝宗長老,站上台要讀外電賀詞前說道,教會紛爭,會友選擇遷回還是一片廢墟的古蹟,胼手胝足開創出現今的樣貌,雖然不盡完美,「但至少這間一百卅年的禮拜堂,被市政府認定古蹟後,就沒有任何人可以來拆了。」他意有所指,有心人覬覦拆除禮拜堂後的工程利益,如今設定古蹟,保護住教會在這塊地上的生存發展。
退休牧師、前北中議長陳宗心牧師則以來賓身份表示,教會與康知禮有說不出的鬱悶,懇請聖神為他們吐氣,安慰心靈。他說:「他們遭遇到的事,我當年正好擔任議長,前後也作過中委,我願意出來道歉!」
據了解,該教會於日前發函北中,內文強調,和解書接納了康知禮恢復北中牧師身份,盼望北中能為康知禮在中會議會上舉辦榮退禮以前,宣告撤銷當年的免職聲名,以正視聽。而為了教會在地的教勢發展,該教會長老一致表示,樂見回到長老教會體制與北中同工,一起為福音努力打拼。目前該教會長老五人、籍在人在的信徒五十五人。
當天的祝賀詞有: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客座教授董芳苑、永恆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黃立德(大稻埕教會長老)、花蓮東里教會全體信徒一同、淡水國語禮拜堂蕭聰穎牧師暨全體信徒、台灣神學院董事長羅聯昇暨院長林鴻信、馬偕紀念醫院董事長林建德暨院長蔡正河。當天證道,是台灣約明教牧心理研究院院長戴俊男牧師。

新眼光電視台獲媒體佳評,四節目入選本季優質節目

兒童節甫過,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公佈四至六月優質兒少電視節目,本季有卅六個節目獲得推薦,位於100頻道,隸屬長老教會總會傳播基金會的「新眼光電視台」本季首度參與,亦有「在地英文」、「台灣巧囡仔」、「九點新看見」、「日光少年」等四個節目獲得評審推薦,表現亮眼。
為鼓勵國人製播更多優質的兒少節目,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每季舉辦「兒童暨青少年優質電視節目推薦」活動,邀請專家學者、NGO組織工作者、基層教師、家長、兒童、青少年等不同領域的朋友共同參與評選工作,推薦優質節目。
本季報名的節目類型以「社會教育類」最多,其中有四部以語言學習為主題。評審認為,新眼光電視台的「在地英文」,透過生活化的情境,將英語的學習變得輕鬆自然且實用;而「台灣巧囡仔」設計了許多有趣的單元,主持人深具親和力,搭配教授的引導,將台語學習生活化,又能兼具語言發音運用的美感,節目相當好看。
另外,像是客家電視台「客話英文大家講」用短短的時間,讓觀眾同時認識客語與英語,以及公共電視台播出已有一段時間的「看公視說英語」,能夠持續在內容編排與學習效果上不斷精進,實屬難得。這些語言學習節目,都受到評審的好評。
媒觀說,這一季的優質節目不僅數量上增多,節目品質也普遍提昇,獲得五顆星推薦的節目多達10個,製作單位的用心值得肯定。因此,也呼籲觀眾踴躍收視,並向電視台表達閱聽人的意見,用實際行動支持優質的電視節目。
在同入選的電視頻道中「最年輕」的新眼光電視台,初試啼聲即獲得好成績,證明新眼光製作節目朝向優質化理想邁進的用心。為此,總經理許德意表示,新眼光同仁秉持「以優美的母語,介紹正面的台灣」,並將基督信仰融入節目當中,寓教於樂,不僅吸引基督徒收看,更接獲了許多未接觸信仰者的鼓勵與支持,「這股動力將敦促我們更努力製作好節目,來回饋所有愛護新眼光的朋友!」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97年第2季國人自製兒童暨青少年優質電視節目推薦新眼光電視台結果
(★★★☆ 推薦 ★★★★ 很推薦 ★★★★★ 非常推薦)
播出頻道名稱
節目
名稱
星等
新眼光電視台
在地英文
★★★★☆
新眼光電視台
台灣巧囡仔
★★★★
新眼光電視台
九點新看見
★★★☆
新眼光電視台
日光少年
★★★☆

展望會教會領袖亞美尼亞關懷行

今年台灣世界展望會的湧泉主日,呼籲基督徒關第一個以基督教立國的國家—亞美尼亞。但卻因受共產黨長達70年統治,亞美尼亞信仰自由受到嚴酷的箝制。亞美尼亞人目前雖已脫離共產黨統治,但長期的壓制,造成靈命枯竭、經濟困頓的艱苦度日。展望會為此邀請各教派領袖於十三日搭機前往探視關懷,本報總編輯葉啟祥也隨團前往採訪,一行人於廿一日返抵國門。
亞美尼亞位於中亞與東歐交界之處,處處可見古老教堂,是歷史上第一個以基督教立國的國家(西元304年)。但共產黨統治期間(1920-1991),人民信仰自由受到嚴酷箝制,以致共產時代結束時,全國數千座教堂、僅剩10名牧師,教堂裡聽不見詩歌吟唱,新一代的孩子也不曾聽聞福音…。
展望會表示, 2003年開始與當地教會合作,編譯兒童主日學教材,讓新一代兒童的信仰從基礎開始紮根,願虔誠的禱祈在孩子純稚的心中再次響起,並從去年開始在嘉瓦地區,展開種子計劃區的準備工作,將於2008年10月,展開一對一資助兒童計畫。
嘉瓦種子計劃區,位在首都葉里溫東、兩個小時的車程的吉爾庫尼地區(Gegharkunik Marz),經過亞美尼亞最大湖、也是全世界最高的淡水湖-塞凡湖。
吉爾庫尼地區是亞美尼亞十個行政區裏最大的一個地區,靠近亞塞拜然的邊界。根據聯合國發展計劃署及當地資料顯示,吉爾庫尼地區的居民是亞美尼亞第二貧窮、弱勢的地區,人口近6萬人。
自從共黨解體後,共產時代所興建的工廠、集體農場紛紛被棄置,目前當地主要經濟來源是傳統落後的小規模農業,不僅可耕地不足,農業機具老舊,每一村僅有1-2部曵引機,還是35年前的古董,糧食生產僅為當地人口所需的幾分之一而已。而當地又少有其他工作機會,因此失業率非常嚴重,高達90%,因此,青壯人士大多春天到俄國工作、冬天返回,留下家裡的老人與兒童,寄回家鄉的錢也僅能溫飽。
在基礎設施方面,儘管社區有電力、瓦斯供應,但費用昂貴、非一般居民付得起。供水管線也有30-35年歷史,幾乎每天都在修水管,供水非常不規律。此外,一年中長達七個月的寒冬,對經濟困窘的居民而言,也是一大煎熬,學校也因為沒有暖氣設備而停課,連孩子受教育的權利都受到影響。
展望會說,嘉瓦計畫區最大的需求在於教育、醫療、社區的基礎建設不足。有些社區有學校卻沒有教師、缺乏暖氣設備,有診所卻沒有醫生,有教會卻沒有牧師,或者更嚴重者,連硬體設施也闕如。
展望會指出,受共產黨長達70年統治的亞美尼亞,所有敬拜上帝的活動都被視為罪行,神職人員被迫害或遭放逐,許多教會也因而關閉;目前雖已脫離共產黨統治,但仍艱苦度日;亞美尼亞的復興之火,極需台灣眾教會、基督徒的代禱及關懷。

開辦全國首例「幼兒特殊班」的蔡盧錫金

今年的五月十八日,雙連長老教會附設幼稚園即將邁入第八十個年頭。其中一段引人佳話的是,三十五年前,雙連幼稚園開辦全國首例的「幼兒特殊班」,成為台灣特殊幼兒教育先驅,而當年主導這項教學計畫,今年已八十四歲的蔡盧錫金老姊妹,日前風塵僕僕從洛杉磯回到台灣,整理她過去在台灣幼兒教育上的資料存檔以外,她最大心願,找到當年的孩子。
「我的母親告訴我,這件事只有疼心,是做不出來的,還要有『上帝的使命』。」蔡盧錫金表示,孩提時行經市場,幾個與她年齡相仿的孩子,癱瘓在污漬地上乞食,是她永遠無法忘懷的記憶。蔡盧錫金回憶這段台灣特殊幼兒教育史上的先例,並非她個人計畫,而是她在日本大阪就讀保育大學的實習課程,接觸到日本第一所特殊教育幼稚園時,憶起兒時景象,燃起她決心為這些特殊幼兒盡一份心力的使命,「這是上帝的計畫!」她說。
當時的台灣社會,對於有多重障礙的孩子多半投以歧視的眼光;而她擔任雙連幼稚園教務主任時,台灣的師範學院在特殊幼兒教育方面,也還處於紙上談兵的階段;因此,1973年,她在園裡開辦了「幼兒特殊班」,可說是台灣教育界的首例。
「那個時候,特殊班只能設置在樓上,老師都相當辛苦,上下課都抱著孩子樓上樓下的,」他說,五年下來,以當時風氣,雙連只能設置一班,而她擔任教務主任也承受了不少壓力,「家長反彈啊,說lain雙連是出名e幼稚園,會打壞名聲啦!」就這樣,不得已結束了雙連特殊幼兒班。但這並未澆熄蔡盧錫金的使命感,靠著丈夫半數的退休俸,她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與天母石牌的巷弄裡,成立台灣第一間特殊教育幼稚園——佳音幼稚園。
蔡盧錫金獨創的韻律五官療法,成效卓著,教案因此受到教育部看重,讓國教司編印成為範例;引進蒙特梭利教具一套,首次出現在台灣幼稚園,吸引許多師範院校師生前往教學觀摩;一位老師指導兩位小朋友的高人事成本,震驚幼教界;後來也成立佳音文教基金會,出版刊物,推動社會關心特殊幼兒教育風氣,直到台北市捷運施工,徵收土地,才結束了佳音幼稚園。
蔡盧錫金說,「正常的孩子是上帝的孩子,不正常的孩子也是上帝的孩子。」她拿出一本小簿冊,手指著她記錄下小朋友的名字:曉怡、邵慧慧、意薰、邱顯強、游騰偉、惠惠、陳小文,她期待待在台灣這段時間,能與當年這些小朋友再次見面。若有人知道他們下落,請聯繫:02-27620880(語音答錄)

2008年4月19日 星期六

達仁鄉反核廢,鄉長立場反覆。反核人士:基督徒鄉長未兌現非核家園政治承諾,張金生鄉長:要尊重多元聲音

鑑於台電將依照「低放射性最終處置場址設置條例」的限制規範,計畫把核廢料最終處置場設在台東縣達仁鄉境內,並以「台電後端營運基金」提撥五十億元做籌碼遊說鄉民,關心污染的台東縣安朔國小教師對遊說成效逐漸發酵深感憂心,因此,七日與反核人士聯手發起在地性的抗議,呼籲鄉民覺醒,勿因一時利益誘惑,延禍後代子孫,並對於長老教會信徒的張金生鄉長,沒有兌現非核家園的政治承諾,表示憤慨。
抗議的一行人在達仁鄉高呼口號,前往聲援的台東大學教授劉炯錫,向鄉民說明回饋金折算鄉民人口數的計算結果,每人價值五十萬元,但換來的卻是禍延子孫的生命以及破壞土地,呼籲鄉民萬萬不可接受。
「說不定我們這樣抗議下去,台電搞不好還會適時的把五十億元往上加碼上去!」當天前往聲援的東排中會、新香蘭教會牧師戴明雄反諷地說。據了解,台電在十年前為了干擾反核運動,提出三十億元的在地縣市回饋金,沒想到二○○六年立法頒布「低放射性最終處置場址設置條例」,政府為了能順利取得土地埋放核廢料,一口氣加碼到五十億。依照條例,倘若未來要再加碼,必須由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經濟部,向立法院提出修法通過後才能成立。
張金生當天對抗議人士指出,只要是多數鄉民認同低放射性最終處置場設置該鄉,就應當尊重民主的結果;但張金生的說法隨即遭人嗆聲:「政客操弄!」 不過,他也立刻回應,自己是學者,不是政客。
有人指出,身為達仁長老教會執事的鄉長張金生,其兒子是核廢料選址溝通小組的成員,實有瓜田李下之嫌;所以,張金生的「只要是多數鄉民認同,就應該尊重民主」說詞,不可採信;也有人表示,張所說的溝通小組拜會鄉內的教會與牧師,尋求支持,解釋低放射性場址所帶來的回饋金有利地方繁榮;但由於資訊不對等,影響牧師以為是有利鄉民的建設,而紛紛表態予以支持。
當天的抗議行動,達仁鄉境內是否有教會站出來聲援,表達教會對「非核家園」的不變立場,令人關切。對此,戴明雄說,他是收到有志反核的鄉民邀請而前往支援,但因為時間倉促,未能協調當地的其他教會出面聲援。
戴明雄說道,「低放射性」是政府刻意將「核廢料」隱藏的名稱,對全鄉民來說,眼光焦點早就放在五十億元上,至於是不是核廢料的問題,也就無關痛癢,看來鄉民支持核廢料立場的聲音,明顯蓋過了反對聲浪。 依照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址設置條例規定,場址能夠設立,必須要經過縣民公投的同意,按時程規劃,最快將會在今年十月舉行。
「從現在的發展來看,反對核廢料公投結果,達仁鄉絕對不樂觀。」戴明雄指出,台電面對公投時程的壓力,必須在四月底前與鄉公所簽署土壤探勘合約,鄉公所也一直配合台電鋪路,讓事情水到渠成,「所以,鄉公所一直不斷地慫恿鄉民,這是我們最擔心的事。」
環保聯盟台東分會則指出,二○○五年縣市鄉鎮長選舉,該分會舉行記者會,公布候選人對選民的環保承諾,當時的達仁鄉鄉長候選人張金生確實有連署,而且五條訴求中的第二條,就是「反對設核廢料貯存場,邁向非核家園。」
對此,張金生則回應指出,基於鄉長職務,反核、不反核他都支持,多元聲音,都必須予以尊重;因此,當年競選鄉長時簽下的環保連署書,是基於支持多元聲音的態度,表達他尊重多元的立場,「當初我不是堅持反核的!」
他說,討論公眾議題要有理性,不能為反對而反對;他甚至表示,這些抗議人士還胡作非為的把上課中的國小學童拉出來,頭綁布條抗議,這幾位教師已經嚴重違反了教師守則;更何況選址作業最終結果,還必須通過全縣公民的投票,不是達仁鄉民公投通過就算數,這一點的道理,他們明白,怎麼可以一劈頭就對他個人提出不明就裡的控訴?
至於張金生兒子擔任選址溝通小組,遭人質疑瓜田李下;對此他解釋,自己的兒子並非台電人員,而是受聘於台電調查選址民意的外包公司裡擔任顧問,他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台電的公關,了解台東縣民對低放射性最終處置場,支持或不支持的聲音而已,這是法定的民主程序,卻被說是瓜田李下,分明就是中傷。
張金生還說,台電自行調查民意作業,讓人有球員兼裁判的詬病,才會委託外包民間公司辦理。「他們最近確實到過教會,他們也曾經拜訪了各鄉鎮部落裡的耆老,國小教師以及鄉公所,」張金生說,大家都是基督徒,要明事理,上帝才會保護達仁鄉。 他表示,為了解決這場在地方已捲起的紛爭,最近會在鄉內舉辦討論會,他盼望反核的鄉民,能把專業知識拿出來,而不是一再地放話說「不好就是不好」這種毫無頭緒的論調。
「政府政策,為什麼要一再地犧牲原住民?」戴明雄相當感慨,他認為,超齡的核一廠應該停役,把低放射性核廢料直接埋在高放射性的核電廠裡,就能夠解決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的爭議;而國家能源政策卻是執意要花大把鈔票選址蓋核廢場,相信是龐大利益的誘惑,在人心上作祟的結果。

2008年4月18日 星期五

高齡化時代,教會如何宣教牧養

台灣神學院於十二日,在東門長老教會舉辦「高齡化時代,教會的牧養關顧與宣教策略,成為健康照護、靈性教育及社區服務的教會」研討會,座無虛席,可見得台神這次切入的研討會主題,吸引教會界關注、正視高齡化社會的趨向。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已快速增加,1998年佔總人口比例7.37%,至2003年已增為9.3%,預計2020年將增加一倍,達至14%。事實上,1993年台灣,即已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到2006年,我們的老人人口,已佔總人口10%,人口老化的速度,在亞洲堪稱排名第一。台神指出,台灣老年人口比率不斷攀升,預估到2050年,老人人口將高達40%,加上少子化現象日趨明顯,未來與老人相關的支援體系,已成為現今重要的課題。
教會如何為高齡化社會提供健康照護與靈性教育?與談人,嘉義基督教醫院院牧主任翁瑞亨醫師指出,年長者的活動力減緩,一般教會的空間都適合開放給社區年長者使用,建議教會提供量血壓、健康講座、松年大學、才藝班等服務社區老人,就算是健身操,教會的空間也絕對綽綽有餘,尤其是聚餐活動,相當吸引老人家聚集,利用教會空間,讓老人彼此間的人際關係互動,其實對健康是有絕對的幫助。
雙連長老教會附設安養中心穆信智牧師則表示,安養中心就是一間教會,平時間就有許多課程,都是由老人家志願擔任教授,知識上彼此教學相長;靈性生活,老人家也成立了「生命小組」,相互鼓勵、打氣,不至於在人生最後一抹夕陽結束以前,鬱鬱寡歡,而是每一天清早起床,都有新動力。以此來建議教會,可以從旁協助老人家成立各式樣的成長團體。
大安長老教會羅聯昇牧師,以大安教會為例指出,1984年成立松年團契,當時會員約卅人,團契每月一次的旅遊聚會,開始吸引社區老人參加,逐步再跨入到服事事工:醫院探訪、養老院民慰問、獨居老人守護等工作,參與者人數逐年增加,現有契友數已超過九百人,其中非基督徒佔80%。該教會長老連聰源說,固定奉獻的人數比達95%,並且,歷年下年,已經超過五十位的老人家,因此決志受洗。
教會如何為高齡化社會提供社區服務?與談人,劍潭長老教會陳銘哲牧師指出,窒礙難行的首要問題,就是教會志工不足;而跨出去,立刻面對村里長宗教背景不同,而不願配合提供資源的態度;不過,事在人為,當內外的困難,都跨越鴻溝以後,自然水到渠成,因此,該教會老人日間關懷站服務社區兩年下來,已經有六位老人家固定參加週日禮拜,其中,還有一位已年過八十的長者,在眾人見證下,洗禮信耶穌。
士林靈糧堂承辦士林老人服務中心的徐國強督導則建議,教會可以尋求類似士林老人服務中心等基督教機構,協助教會規劃老人社區服務,以及向公佈門申請各項經費,讓深入社區、在地化的教會,藉由服務人群,讓人看見基督的美善,共同承擔起宣教台灣的使命。
該中心社工員施佳?則指出,教會關懷社區老人的目地,到底是服務?還是要傳「信耶穌」?她以中心協助劍潭長老教會設立關懷站為例指出,該教會去年拿下內政部評鑑優等來看,就是單純的關懷社區老人為目的,改善了社區對教會若有似無的印象,獲得了社區好評,
福音因此就在當中帶領了人,心甘樂意地走入教會;所以切記,教會為社區提供老人服務,一張口就要老人家信耶穌得永生,是絕對大忌,而硬要背道而馳,高齡化社會會將他們輕易開啟的大門深鎖,把教會摒棄在外。

教會青年拉互依˙倚岕的社區行動,拿下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

《2928期》
「2008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一共有六大類獎項,其中的社區行動獎學生組獲獎人是司馬庫斯長老教會青年拉互依˙倚岕。他於五日下午受訪時呼籲,當代的部落青年感慨部落文化消失,雖然提出批判反省,但是要實踐高論理想,建構部落文化主體性,最重要的是回到部落,用實際行動參與部落生活,否則部落青年對部落到底是什麼的樣貌,永遠只是紙上談兵的夢土而已,對部落毫無幫助。 第三年舉辦「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的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表示,「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代表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最高榮譽,這些青年從關懷社區到走向世界各地,透過持續付出,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全心投入,讓生命發光發熱,創造生命中的奇蹟,可以成為其他青年朋友效法的典範。青輔會林岱樺主委表示,今年已進入第三屆,報名特別踴躍,人數創新高,共有362件參賽;複審會議產生57位入圍者,再經決審會議最後產生17位得獎人。
而社區行動學生組得獎人、靜宜大學生態學系碩士班拉互依.倚岕的得獎事蹟:一、社區行動經驗具長期性、持續性,對於社區未來發展有深刻承諾與清晰目標、策略;二、對於部落文化如何傳承及發揚具有反省力,及具體策略並勇於創新。
在「櫸木事件,無罪抗告到底」的行動中,扮演重要角色之一的拉互依.倚岕表示,原住民部落青年,不管是在台灣任何一個角落聚會,「什麼是部落?」這個存心已久的意識問題,都會透過任何種形式被拿出來一再討論,而且都接受部落面臨到諸多的問題,主要因素歸咎於部落社會結構的斷層發生在年輕人,部落裡只有老人與小孩,兩者中間缺少一個可承襲民族文化的銜接橋樑。而這個問題的背後原因,到底如何?拉互依.倚岕現在也在挖掘中,不過,他相信問題的答案在於回到部落,感受耆老的生活脈動,答案自然就會浮現。
「畢業後回到部落,是我的生活另一個的起頭。」剛完成生態研究所碩士學位的拉互依˙倚岕,不同於多數原住民知識青年畢業後留在都會仍然砲口朝向部落、教會的態度,他對此淡淡的說,畢業後回到部落是回饋,是信仰與生活的合一;雖然知識份子會有批判,但是要有自省,更不可缺少為理想實踐的承諾。「Tnunan Smanqus」(泰雅爾語:編織司馬庫斯)他說,學習螞蟻、蜜蜂共同合作的生活模型,是原住民文化的重要根基,卻被主流社會吞食殆盡,淹沒在外來文化的洪流裡,因此,部落在外人眼中永遠只有跳舞與唱歌,陪襯著所謂的主流,令人感嘆。
他指出,集體生活、利益共享的社會模型是原住民文化主體的根,要能夠承襲還要建構樣貌,非要有年輕人的參與不可,才能夠讓耆老、青年、兒童,完整的社會人口結構一脈相承的永續下去,這才能夠讓所謂主流體驗、經驗到原住民文化的深度,提升國人重視族人文化的價值。
除了教會牧師有神學院的「道碩」文憑以外,拉互依.倚岕是司馬庫斯的第一位碩士,他說,司馬庫斯的青年已經有八成回到了部落,大家拿著鋤頭一起工作,因此,這次他能獲獎,他說:「這不是來自於我個人的能力,而是許多部落伙伴與部落外的支持者,活化了祖先生活的『集體利益』概念。」
他強調,司馬庫斯教會在協助族人尋找祖先生活的智慧功不可沒,實踐「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信條已成為該教會的風采,「只會喊口號『耶穌愛你』、『禱告』的教會,除了紛爭不斷,而且基督徒在教會內外的表現,也是表裡不一。」指出教會的道理要與人民的生活契合,不是切割,從旱地裡拔蔥的福音,才能影響社會;因此,司馬庫斯教會活化了族人「集體利益」生活討論的傳統,務實解構了資本主義對部落的侵略,讓族人的文化主體價值浮現,恢復「利益共享」經濟體的古老智慧,他說:「我在外地一路讀書到今天,就是靠部落的幫助!」
笑問拉互依.倚岕說,今天的獲獎殊榮、加上碩士光環,勢必在教會裡會被推舉成為下一任的新任執事!他也笑著回應,義不容辭,因為在司馬庫斯教會、部落,每個人都有當盡的責任與義務。
林岱樺表示,透過青參獎的表揚,建立公共參與的新典範,讓青年種子在全國不同角落發揚光大,也鼓舞更多青年朋友,付諸行動,愛台灣這片土地和人們,甚至向國際發光發熱,「沒有名利、不問成敗,得獎者堅定的眼神與具體的行動,將持續傳遞台灣希望!」

白袍的故事,不能獨漏教會醫療宣教

《2828期》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共同主辦「白袍的故事」,將我國醫療人文發展所建設的白色巨塔與精神,呈獻市民眼前。其中有相當大篇幅介紹教會醫療宣教史,主要原因是,教會醫療宣教不僅是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貢獻良多,更是先驅開創了台灣的西醫學史。
執行單位台杏文教基金會表示,「白袍」幾乎已成為醫師的代名詞,對病人來說,白袍可說是權威與信任,而關於醫師的話題,日本版和台灣版的「白色巨塔」電視劇曾引起熱潮,適巧這兩片醫療制度的背景一前一後出現在台灣(日治時期與戰後時期)。
台北市文化局長李永萍表示,儘管台灣正式的西方醫學教育,從109年前開始,不過早在1865年,英國與加拿大長老教會先後派遣馬雅各、馬偕等醫師及宣教師,來台從事醫療工作,這一段歷史,也可以透過這次『白袍的故事』特展,讓民眾瞭解。
展題從「教會醫療時期」、「日治時期」、「戰後時期」三大主軸帶領民眾進入台灣白袍醫療故事的領域中。教會時期又細分三階段:「台灣醫療宣教之父,馬雅各醫師」,在南部將西方醫療引入台灣的先驅者;「寧毀不朽的上帝忠僕,馬偕博士」,在北部一手拿聖經、一手拿拔牙鉗;「切膚之愛的醫療傳道者,蘭大衛醫師」,致力於台灣中部醫療的大愛故事。
教會醫療傳道的肇始。清廷在兩次英法戰爭中失利,簽署了天津和北京兩項不平等條約,其中「自由傳教」與「增開商阜」兩項,讓台灣開啟宣教醫療之門,首位宣教醫師馬雅各於1865年5月28日在旗後登陸,開啟台灣現代醫療之路。但也因為清廷簽署條約,使得四面環海的台灣,一向以清皇朝馬首是瞻的封閉中原思維,立刻和國際接軌,而走入了廣闊的世界。
馬偕於1871年在家人歡送下到廈門勘查教區,之後搭「金陵號」到台灣,在神的引領下在台灣北部傳福音,馬偕當時曾說:「到台灣不是我的計畫,但這好像有一條無形的線,牽引我到這美麗之島。」
另外,彰化基督教醫院為人熟知的「切膚之愛」的故事,展場中描述當時被救治,靠著換膚手術撿回生命、年僅十四歲的周金耀,因為受到如此的大愛感召,日後進入神學院就讀,以追隨親自動手術切割自己妻子連瑪玉皮膚的蘭大衛醫師的腳步,成為牧師。
其他展題中,值得一提是,日本治台初期,從清國手中取得台灣主權的日皇治台總督府,立刻陷入了傳染病肆虐以及接二連三抗日的困境,因此有「台灣放棄論」、「台灣出售論」等主張,當時,法國願意以一億日圓的代價購買,「倘若成真,台灣的命運又會是如何?」
後來,後藤新平擔任民政長官,他的出現保住了日本對台灣的統治,因此,歷任總督上任都會向後藤新平請益治台良方,所得到的答案一律是:台灣人貪生怕死、貪小便宜、愛面子,依此對策,就可無往不利!一旁的解說員說,這句話對照現今,應該依然貼切吧?令一旁聽解說的參觀民眾一嘆欷噓!
展出時間:4月1日到5月18日;地點: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北市大同區寧夏路89號3F,大同分局三樓)

跨國領養愛滋寶寶

《2928期》
台灣第一位疑似愛滋寶寶出養到國外,於四月一日在愛慈基金會祝福下,透過記者會向外界公開這一項喜訊,讓愛滋兒馬修與美國籍領養人布希夫婦公開與國人見面,帶動國人關心我國的愛滋寶寶。在即將送馬修出國前,愛慈基金會希望透過記者會讓更多的社會大眾知道「疑似愛滋兒並不可怕,他們是一群可愛的小天使」,愛慈還有更多的孩子期望善心人加入,一同成為這些寶寶的守護天使。
馬修,父不詳,一出生就被媽媽遺棄。由於媽媽感染了愛滋,才落地的他,就被捲入愛滋風暴。因為疑似愛滋兒的身分,馬修被安置在愛慈基金會的寶寶照護中心,接受預防性投藥的治療,期待藉著照顧與投藥,能夠幫助馬修脫離愛滋的肆虐。
「謝謝馬修的媽媽在懷孕期間沒有去墮胎,生下他,也沒有將他棄置在馬路上,我要謝謝很多人的努力,讓我們能領養他。」領養我國疑似愛滋兒的美國籍布希夫婦表示,他們是愛慈週末寄養家庭之一,在照顧過程中,愛上了馬修。
馬修出現在記者會上一直膩在布希夫婦身上,面對著一群陌生人與鎂光燈聚焦的場面,一點也不怯生。擔任教職的布希夫婦來自美國德州,同為教職,家中已育十歲大的女兒和九歲的兒子,夫婦因暫時來台工作,志願成為愛慈基金會的周末寄養家庭。
布希夫婦從馬修三個月大時開始照顧他。布希說,馬修到家中時,女兒第一眼就相當喜歡馬修,一直抱著他,而馬修也一直衝著姊姊笑,「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家庭!」於是,領養馬修的意念漸漸綻開在這個家庭當中。布希說:「他跟我們親生的孩子沒什麼不一樣,不論他有沒有感染,我們都愛他。」
愛慈基金會表示,當布希夫婦向愛慈提出想要領養的問題時,基金會向夫婦倆提醒馬修有可能是HIV的寶寶,布希當時立即反應說:「我們問自己,如果他有什麼重大的疾病該怎麼辦?假如是我們親生的小孩,也有重大疾病的話,其實並沒什麼不同,當我們領養他時,他跟我們親生的孩子沒什麼不一樣,不論他有沒有感染我們都一定要他。」正因為這份熱情與念頭,開啟了這一段異國的情緣。
雖然布希夫婦有了跨國且熱情堅定的愛,但仍要克服兩國嚴謹繁瑣的領養手續,經過一年的奔波,在神愛兒童之家史可堯牧師的協助下,終於完成領養手續,布希夫婦分享心情指出,馬修是上帝的孩子,謝謝各界幫忙他們家庭能夠如願以償。四月六日,布希夫婦帶著養子馬修離台赴美,小小馬修將開創他新的人生。
2007年愛慈開始發展「週末寄養家庭方案」至今,共有兩個小孩被成功領養;另外有四個小孩正在辦理領養中。

地球日將近,你準備好了嗎

《2928期》
四月廿二日地球日將近,你準備好了嗎?地球日是全球最大的環保節日,每年有超過141個國家、上億人參與世界各地的地球日響應活動,從1970第一次至今已經是第39個地球日。而我國的環保團體,於四月一日召開記者會表示響應地球日的活動,已經準備好了,並且象徵性地在地球上共同蓋上手印,呼籲國人也共同響應地球日活動,攜手減碳護地球。
今年地球日延續2006年以來氣候變遷的主題,鼓勵世界各地組織以節能減碳、能源教育等為活動主軸,提供人們因應暖化可採取的措施。台灣響應 2008地球日活動的團體,也提出減碳行動。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黃仁志表示,將從落實生態規劃、減少能源消耗做起,從五月廿日開始舉辦生態城市系列論壇。大地旅人工作室則以屋頂綠園為主題,協助學校和社區推動節能工作,教導民眾利用屋頂綠園降溫,也可在屋頂栽種有機作物。
綠色陣線協會將在四月十九日於土城彈藥庫舉辦「彈藥庫市集音樂會」,並展示當地居民有機耕作的成果,藉此呼籲民眾支持在地食物,降低食物里程,當天並有抗暖化愛地球的展覽。自然步道協會在四月十三日推出「苦楝花開,鐵馬迎風趴趴GO活動」,帶領大家以低碳方式騎腳踏車看苦楝花,並紀錄物種的變化。
主婦聯盟胡雅美則表示,將本著環保生活實踐者的角色,推動新生活運動,並呼籲民眾出門攜帶環保餐具。新生活社會福利促進會洪友崙則從飲食方式抗暖化,倡導「吃飯七分飽反對吃到飽」的飲食觀念。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從四月起推出地球日電子報,並舉辦節能減碳講座;而有心響應地球日,自行籌辦活動的民民眾,可以透過「台灣地球日」網站獲得組織者手冊、地球日教案的相關訊息,可供參考。
記者會主辦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董景生表示,今年台灣地球日網站改版,加強活動登錄功能,讓每個民眾都可以在地球日網站找到參與方式,透過網路平台串連實體活動,並連結台灣與國際的相關資訊,成為華人環境資訊的窗口。台灣的環保團體將效法美國可簽署訴求解決問題的「天空請願書」 (Sky Petition),擬一份台灣版,將放在台灣地球日網站供各界下載寄給新任立法委員,要求儘速通過溫室氣體減量法、再生能源法等相關法案,推動台灣因應氣候變遷的具體管制作為。
據了解,為使各國政府採取行動來對抗全球氣候變遷,地球日網絡呼籲在2008年地球日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致電給當地政府首長們表達意見。在美國的環保團體,以全民簽署天空請願書 (Sky Petition) ,要求政府終止新建的燃煤發電廠,轉向再生能源,要求新建築達到碳中和,且在轉向綠色經濟時,也要保護貧窮與中產階級,使他們承擔的成本不會超出自己所公平分享出來的。

520前揭碑第十一座女性地標,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2927期》
天真與熱情,是成為一個藝術家的必備條件!國家文化總會為挖掘女性深埋在台灣的生命故事,持續在各縣市設置女性文化地標,其中備受矚目的「蔡瑞月舞蹈社」地標,於廿九日下午由呂副總統親臨「玫瑰古蹟」主持揭幕典禮。
這做地標是由設計台北市二二八紀念公園紀念碑的建築師鄭自才設計,地標說明並以中、英文寫著:「蔡瑞月舞蹈家,1921-2005,她就是愛跳舞,只要一跳舞,全身就充滿了力量。台灣現代舞之母,一生致力現代舞之開創與教育,她所創立的舞蹈社,後人以『玫瑰古蹟』為念。」
鄭自才表示,這做紀念碑以三度空間、三百六十度角的視覺經驗,把蔡瑞月縱身跳舞,然後昂首落地在這片土地上的瞬間感動,藉由鋼板雕塑的彩衣呈現她的堅毅精神,並灑上五顏七彩,散發出她舞蹈生命的豐富色彩。
地標揭幕儀式的序曲,是在蔡瑞月愛吟唱的詩歌樂聲中開啟。呂副總統對這位已回天家的長老教會信徒、台灣現代舞先驅者,把她的一生奉獻在這美麗的玫瑰古蹟,卻是在白色恐怖時期被關在綠島三年而感到欷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副總統感嘆地說:「文建會一共挖掘出十七個台灣女性地標,但是無法在520以前全部完成。」
第十一座女性地標,在520以前建立在「蔡瑞月舞蹈社」,恐怕這也會是一個休止符。副總統向馬英九喊話說:「台灣裡有很多的歷史你可以忘,但是,有很多人不能忘記那歷史的悲情與慘忍。」呼籲馬要做好他選前族群和諧的政治承諾,不要在「民主紀念館」的名字上走回頭路換上「中正紀念堂」。把全球公認排名第三的獨裁者蔣介石的陰魂,復辟吹生。隨後,副總統在蔡瑞月基金會董事長蕭渥廷的陪同解說下,參觀管內史料。

神父、牧師穿針引線,兩黨相擁抱

《2927期》
大選過後,國、民兩黨相互手牽手一起高舉和諧的畫面,在宜蘭地區驚豔發生!這戲碼,是在宜蘭區天主教與基督教共同舉辦「為國家安定、族群共融」的聯合禱告會中意外上演。雖然只是驚鴻的一瞥,但政治人物願意在牧師、神父的牽引下跨越鴻溝,彼此擁抱並且相互高舉雙手,釋出善意的表現,令現場所有宜蘭鄉親的基督徒連聲驚呼,立刻給予熱烈的掌聲鼓勵。 卅日下午二時,羅東聖母醫院十一樓大禮堂有一場基督教、天主教共同為國家安定、族群共融的聯合祈禱會,是由長老教會蘭陽區會牧傳會、宜蘭縣天主教會、基督教宜蘭縣聯禱會共同主辦。奇異恩典的歌聲拉開序幕,神父、牧師並肩進場,接著是以台、客、原住民、華語等不同語言宣讀記載在《聖經》裡的「愛的誡命」。會中特別安排「洗腳禮」,由神父、牧師分別為宜蘭區政治人物洗腳。縣長呂國華以及國、民兩黨的宜蘭縣黨部主委,也席坐在中,略顯靦腆地脫下鞋襪,接受神職人員跪地面前的洗腳禮。
呂國華接受宜蘭區主教高國卿神父在面前跪地洗腳時,也一邊受訪說:「我感到很不好意思,看到神父這樣子的為我洗腳服務,真的很感動。作為參與選舉的人,一定要解決族群問題。」接受洗腳的政治人物一字排開共有十四位,接受牧師、神父親手洗淨他們的一雙腳。民進黨立委田秋瑾、國民黨立委林建榮也在被洗腳的行列中。
接著,吳俊雄牧師沒按節目程序出牌,安排一段令在場所有人意外的插曲,當眾邀請縣長以及兩黨的宜蘭縣黨部主委、兩黨立法委員,彼此擁抱、相互高舉著雙手,象徵國家安定與和諧就要從宜蘭人出發、做起,也是宜蘭人的福氣。不過,他在證道時不忘強調,社會關心政黨政治的發展,要只問黑白、不問藍綠,否則公義將被藍、綠的意識型態所掩蓋。
他指出,在宜蘭地區牧會卅多年來,頭一遭和天主教會共融禮拜,相信這也是宜蘭史上的第一次,把兩教派從中世紀以來的分裂,至少在宜蘭地區已經劃下的句點,就從教會出發,做社會的模範、榜樣,以期待大選期間互挖瘡疤的兩政黨,能夠放下仇恨,不計前嫌地共同為國家安定、族群共融努力,才有人民得利的福祉。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要堵住破口,」吳俊雄說出台灣今日紛亂的原因有三個大破口:族群破口、公義破口以及愛心的破口。他指出,教會只有彩色、沒有藍綠,清楚指向族群共融的目標在於行公義、憐憫、謙卑與上帝同行;但是,今日社會對公義的詮釋卻是以藍、綠自以為義地劃分,產生對立,唯有問黑白、不問藍綠,才有公義的彰顯,還要心存憐憫 ,用愛心遮蓋,才能看見彩虹劃過雨過天晴的清空,朝向族群共融,國家安定的理想邁進。

2008年4月10日 星期四

自我犧牲的偉大力量

作者:羅榮光
4月7日上午前往金寶山墓園,參加鄭南榕烈士自焚19週年的追思會,在會中,我應邀帶領大家一起祈禱來追思他。
記得19年前,即1989年3月底,聽見鄭南榕先生宣稱,他將以汽油自焚,來抗拒國民黨政權的警察來逮捕他。我就與洪振輝牧師一起去訪問他,勸他不要自焚,要繼續以可貴的生命為台灣前途共同打拼,他卻以堅定的口吻指著他辦公桌下的一桶汽油說:「我已下定決心,以自己的生命爭取台灣獨立建國的言論自由!.....。」
一個多禮拜之後,即4月7日上午,在許多鎮暴警察要逮捕他時,他以燻燻火焰燃燒自己,當我們趕往現場探視一起祈禱時,也不禁放聲大哭。鄭南榕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展現「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及「不自由,毋寧死」的普世核心價值與精神!
40多天後,在士林一處廣場以基督教儀式舉行鄭南榕烈士的告別禮拜,出殯行列由六、七十位身著牧師服的牧師們送行,這正與外來獨裁者蔣介石去世時,只有一位周聯華牧師單獨送殯,形成強烈的對比。
在這次台灣總統大選後,海洋之聲台北電台的廖述炘(阿湧)台長又以自焚,表達對媒體不公的嚴正抗議;因為國內的媒體多數仍由「中國」國民黨及少數外省權貴所操控,他們濫用言論自由,極力醜化與打壓本土政權,而偏藍的NCC(國家傳播委員會)又祇有極力取締傳播台灣主體意識的地下電台,面對這種不公不義的媒體暴力,阿湧台長只能以犧牲珍貴的生命,來喚醒台灣國人的良知與警覺。
耶穌基督曾說過一句聖言:「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15章13節)鄭南榕、詹益樺以及阿湧台長為我們台灣國內全體朋友捨棄自己珍貴的生命,這種偉大的愛心與崇高的精神,盼能成為我們全體台灣國人繼續為公義與自由的實現,奮鬥到底的巨大力量。
(作者為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
2008年4月9日

2008年4月9日 星期三

小心,「馬唯中」先生將上台了!

作者:羅榮光(退休牧師)

於去年正名後的台灣郵政公司依慣例拟印製「中華民國第十二任正副總統就職」紀念郵票,因郵票上印有「台灣郵政」四字,竟遭馬蕭辦公室蠻橫干預,馬蕭陣營這種心態究竟是輕視「台灣」呢?!還是害怕「台灣」呢?!

馬英九蕭萬長在競選正副總統時,把「台灣向前行、台灣一定贏」當作競選口號,也把「愛台灣!」喊得震天價響,甚至馬英九還拍胸脯大聲說:「我就是燒成骨灰,也是台灣人!」既然是「台灣人」,為什麼那麼輕視「台灣」或害怕「台灣」呢?!難道當選後,就馬上不愛「台灣」了?!

如果不愛「台灣」,那麼馬蕭的競選口號應當是「中華向前行,中華一定贏」才對,或是高喊「愛中華」、「愛中國」才是,難道為了騙取台灣人的選票,選舉時說的一套,當選後又做的另一套嗎?!這真是充分暴露大多數中國人心口不一的雙重人格特性。

4月4日馬英九又說他反對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目前沒有比「中華台北」更好的名稱。其實所謂「中華台北」英文是’’Chinese Taipei’’ ,應譯為「中國的台北」才是,馬英九要把台灣矮化為「中國的台北」地方名稱,難道他要當「中國的台北」地區的總統嗎?!

從馬英九當選後的言論,可以看出他心中「唯有中國」「唯有中華」,卻沒有「台灣」,這正是「馬唯中」的意識型態。馬英九上台後,我們要提防他以全世界沒有人會相信的「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的幻想與神話,繼續自欺欺人,並使我們台灣人共同的母親臺灣(TAIWAN)之芳名與身份在台灣國內及國際社會漸漸消聲匿跡。

「台灣是屬於我們台灣人的台灣!」我們要手牽手,同心協力,出錢出力又出聲,堅決守護我們的台灣國,我們台灣國人要以「台灣」之名為榮,光耀「台灣」,用各種方式把「台灣」的尊名與國名推向全世界!

(作者為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
2008年4月8日

2008年4月5日 星期六

公佈立法院缺席排行榜,開會兩個月國民黨劉銓忠、楊仁福缺席居榜首

開會兩個月國民黨劉銓忠、楊仁福缺席居榜首
【公督盟訊】公督盟今日假立法院門口公佈第七屆立委這兩個月出缺席成績。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林峰正表示:自2月1日就職以來至3月26日期間的出席率進行統計,缺席排行榜第一名劉銓忠、楊仁福,在應出席院會與委員會34次會議中,缺席次數竟高達27次,折算現金約16萬2仟元;第二名傅崐萁、高金素梅,缺席達24次,折算現金14萬4仟元;第三名則陳杰、林炳坤、徐耀昌、曹爾忠、顏清標、柯建銘、鍾紹和委員,缺席達22次,折算現金13萬2仟元,真是令人瞠目結舌!這些常缺席不開會的立委,像極了小叮噹漫畫中那個不愛上課,愛耍賴皮的「大雄」,本聯盟並給榮任「大雄」委員加油、鼓勵,希望他們能回到工作崗位,克盡職責,方能不辜負選民的期待。
林峰正表示,開會是立委的基本義務,不開會其他都免談。林峰正也肯定馬英九總統對國會改革釋放的誠意,國民黨要把立委出缺席狀況當成提名指標的作法很對,而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也說,立委至少出席率應該高於50%,但根據公督盟的統計,「出席率第一名的立委,出席比率也僅達到50%而已」。
公督盟執行長何宗勳表示,有鑑於國民黨說要拚經濟,公督盟上午拜訪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了解立委開會狀況,「國會透明化承諾書」目前僅有經濟委員會,是2位召委都願意連署支持,未來將到經濟委員會持續觀察,之後再擴大到其他委員會,何宗勳也呼籲,相關國會透明化機制,立法院長王金平應儘速推動。
何宗勳指出,公督盟每週都有針對立法院現況的觀察出版監督國會週報,至今已發行至第五期,並獲得熱烈迴響,歡迎民眾上網下載轉寄宣傳。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北區辦公室主任高茹萍則表示:目前由於國會不透明,立委在委員會的出缺勤紀錄,完全得由立法院的議事錄中取得,且只列出席名單,而沒有缺席名單,究竟委員是請假還是無故缺席讓人不勝其擾,也徒然造成作業上的不便。
至於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表示本聯盟將就職後至開議期間以及總統大選前一週的停會均視為曠職乃惡意攻擊。林峰正理事表示:以民間團體的標準而言,立委自報到日起即開始領薪,理應盡速安排議程、正常開會,但立法院黨團協商卻延至2月22日才開會?且爲了總統大選的輔選又停會一週,開不開會是立法院自己內部說了算,付薪水的老百姓反而不能有意見或反應立場,試問立委諸公,當老闆的人民付了薪水,員工不上班當然考績差,老闆有意見,不行嗎?另外,本聯盟的評鑑受限於書面資料,若立法院的影音資訊完全公開透明,人民看得到立委的一言一行,問政品質攤在人民眼見的陽光下,屆時,誰是認真的好立委,自有客觀公斷。
雖然立委強調會自律,但人民身為國家主人,看緊這些代表執行民意的委員,實乃天經地義。本聯盟此次公佈缺席紀錄,也是要呼籲委員儘速回到應負責的崗位上,認真審理法案及預算,畢竟立委身負審理國家預算與中央政策之重責,擔負了國家發展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