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3期》 「雖然,藝術不能帶來救贖,但是,當年關在綠島的蔡瑞月,她透過舞蹈,讓在獄中的人,活了起來,」台南神學院講師王貞文牧師在第二屆蔡瑞月舞蹈節文化論壇中指出,蔡瑞月面對死亡後,她的生命以舞蹈藝術留給後人,她的媳婦、基金會董事長蕭渥廷姊妹(新興長老教會執事)繼續為台灣正義而舞蹈,更為台灣現代舞蹈藝術延續,「今天看了兩齣舞蹈,我們都不是旁觀者,會繼續將美麗的詩歌繼續唱下去!」
蔡瑞月文化基金會以「藝術與救贖,為暗夜點燈的舞者」為題,於3月1日下午一點在「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召開第二屆蔡瑞月舞蹈節文化論壇,邀集九位各有專攻的社會學者、音樂學家、美學家及創作者針對這藝術命題進行深度的論壇。
本屆論壇由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所助理研究員吳叡人先生擔任召集人,並以蔡瑞月女士經點舞作〈死與少女〉與美國舞蹈大師埃立歐˙波瑪爾(eleo pomare)人權作品〈那個年代〉等兩支舞作,延展出「藝術與救贖,為暗夜點燈的舞者」的提旨。
吳叡人邀集了林淑芬(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楊建章(國立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吳哲良(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班)、楊翠(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王貞文(台南神學院專任講師)、石計生(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等七位學者專家發表專文討論,並由李敏勇(詩人)與廖仁義(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擔任評論人。
社會文化研究者吳哲良說:「如果救贖是重新贖回、贖罪,以使人與神和好,那麼藝術的意涵便不同於救贖,因為藝術,或藝術的呈現,猶如一場獻祭。」
「我仍然要堅持我的孤島行旅,經由記憶與書寫,向我最豐饒的母胎,向我家族的身世,向母親的身世,向我的身世,返航。」這就是揹負著政治犯第三代的作家楊翠的藝術與救贖之道。
社會文化學者林淑芬則提出:「或許,思考本身已是救贖的起點。」音樂學者楊建章則認為:「千萬不能把藝術與救贖做必然的連結。」
台文作家王貞文則表示,看過蔡瑞月舞作〈死與少女〉後的感動是,藝術創作青春生命的活力,與死亡永遠的交纏,然透過舞蹈將生命的火燃燒時,則能跨過死亡的界限,讓生命的歌唱繼續。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