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從彩虹信仰 看原民意識覺醒

轉載《台灣教會公報》3108期



【邱國榮台北報導】
未演先轟動的《賽德克‧巴萊》上映後,席捲全國電影票房,是導演魏德聖繼《海角七號》,再次掀起的全民運動,各家媒體也接連掀起多元觀點的討論與評價。尤其在街頭,甚至出現原住民青年穿著族服看電影的景象,這樣的社會現象前所未有,似乎在說明一件事,《賽德克‧巴萊》透過許多不同角色,交織出許多發人省思的火花。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乘著這股浪潮,於9月19日舉辦「彩虹上的信仰」座談會,藉由該部電影,看台灣原住民族意識與信仰的覺醒。

原宣主委、西美中會劉阿春(Oseng)牧師致詞表示,近來,支持魏德聖編導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已成全民運動,透過這部片子呈現許多不同的角色與論述空間,特別是昔日賽德克族群在日本軍事高壓統治下的生活,仍然不畏強權,挺立作「Sediq Balay」(一個真正的人),表現出一個寧死不屈的尊嚴與風骨;而總會原宣舉辦這次座談會,嘗試以基督教信仰與台灣原住民的主體性,論述目前原住民族的實況與展望。他指出,為匡正主流社會對原住民族不當的刻板印象,更為促進族人自信心,以及全國人民對台灣國家的認同與委身,因此,原宣特別舉辦這次座談會。

這次的論壇議題共3個,上午是「《賽德克‧巴萊》所要傳遞的人文與歷史觀點」,下午的2場則是「從基督教信仰談原住民族認同與覺醒」與「從《賽德克‧巴萊》抗日史談台灣原住民現況困境與展望」。上午由身兼賽德克族區會林原教會傳道的原住民電視台資深記者娃旦(陳春山)擔任引言人,玉山神學院老師那莫赫‧逸幸負責主持。

娃旦在中場休息時間透露,下集劇情將會引起族人公憤。他指出,下集「哈盆溪」事件的部分內容扭曲歷史,恐會傷害賽德克族的3族群(Tqdaya、Toda、Truku)努力和解的結痂疤痕。原因是其中一段劇情,原本是莫那魯道的長子揮刀獵首砍下日本警察的首級,但是落下地的卻是Toda頭目鐵木‧瓦歷斯的頭顱;他說,畫面來得突然也震撼,達到商業電影效果,但是不符歷史,恐會再次製造族群間的矛盾。他指出,商業電影天馬行空,天經地義,但是涉及歷史就要還原真相,尤其該片明顯形塑莫那魯道的正面形象,這對賽德克的其他族群來說,是何等傷痛,他說:「這部片編劇,是消費賽德克民族!」

那莫赫‧逸幸表示,賽德克民族追求正名的運動過程,同步努力尋找撫平民族內部的嫌隙,尋找歷史的和解方法,有鄉公所利用記念莫那魯道的方式試圖和解,結果適得其反;另外也有透過教會的聖餐儀式,但似乎和解並沒有在族人的心中發酵。「和解沒那麼容易,如果沒有前面的『醫治』,怎麼會有之後的和解?尤其醫治是要用犧牲換取來的。」他說,各原住民族都有類似霧社事件,但是當今的族人該如何才能夠成為「真正的人」的問題,首先要有歷史感,尤其當今族人對歷史知識的接受程度已高,更要對此深思與反省。

結束座談以前,原宣幹事歐蜜‧偉浪牧師說:「彩虹需要編織,而其中的每條線,都是你和我。」他盼望原住民族的社會運動,不再是各自為政,而是要相輔相成,才能夠構築一道台灣原住民都能夠奔向夢土的彩虹橋。排灣族中會總幹事高天惠牧師在這場議題結束時,帶領全體與會人員祈禱。她在祈禱時指出,透過這部掀起全民熱潮的電影,激發所有原住民對原民身分認同的反省,「聖經說我們是按著神的形像被造,是真正的人。」但是,原民的身分在過去遭到踐踏,當原民看見過去的屈辱,才有可能釜底抽薪地建構起異象,成為被尊重的原住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