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8日 星期五

白袍的故事,不能獨漏教會醫療宣教

《2828期》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共同主辦「白袍的故事」,將我國醫療人文發展所建設的白色巨塔與精神,呈獻市民眼前。其中有相當大篇幅介紹教會醫療宣教史,主要原因是,教會醫療宣教不僅是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貢獻良多,更是先驅開創了台灣的西醫學史。
執行單位台杏文教基金會表示,「白袍」幾乎已成為醫師的代名詞,對病人來說,白袍可說是權威與信任,而關於醫師的話題,日本版和台灣版的「白色巨塔」電視劇曾引起熱潮,適巧這兩片醫療制度的背景一前一後出現在台灣(日治時期與戰後時期)。
台北市文化局長李永萍表示,儘管台灣正式的西方醫學教育,從109年前開始,不過早在1865年,英國與加拿大長老教會先後派遣馬雅各、馬偕等醫師及宣教師,來台從事醫療工作,這一段歷史,也可以透過這次『白袍的故事』特展,讓民眾瞭解。
展題從「教會醫療時期」、「日治時期」、「戰後時期」三大主軸帶領民眾進入台灣白袍醫療故事的領域中。教會時期又細分三階段:「台灣醫療宣教之父,馬雅各醫師」,在南部將西方醫療引入台灣的先驅者;「寧毀不朽的上帝忠僕,馬偕博士」,在北部一手拿聖經、一手拿拔牙鉗;「切膚之愛的醫療傳道者,蘭大衛醫師」,致力於台灣中部醫療的大愛故事。
教會醫療傳道的肇始。清廷在兩次英法戰爭中失利,簽署了天津和北京兩項不平等條約,其中「自由傳教」與「增開商阜」兩項,讓台灣開啟宣教醫療之門,首位宣教醫師馬雅各於1865年5月28日在旗後登陸,開啟台灣現代醫療之路。但也因為清廷簽署條約,使得四面環海的台灣,一向以清皇朝馬首是瞻的封閉中原思維,立刻和國際接軌,而走入了廣闊的世界。
馬偕於1871年在家人歡送下到廈門勘查教區,之後搭「金陵號」到台灣,在神的引領下在台灣北部傳福音,馬偕當時曾說:「到台灣不是我的計畫,但這好像有一條無形的線,牽引我到這美麗之島。」
另外,彰化基督教醫院為人熟知的「切膚之愛」的故事,展場中描述當時被救治,靠著換膚手術撿回生命、年僅十四歲的周金耀,因為受到如此的大愛感召,日後進入神學院就讀,以追隨親自動手術切割自己妻子連瑪玉皮膚的蘭大衛醫師的腳步,成為牧師。
其他展題中,值得一提是,日本治台初期,從清國手中取得台灣主權的日皇治台總督府,立刻陷入了傳染病肆虐以及接二連三抗日的困境,因此有「台灣放棄論」、「台灣出售論」等主張,當時,法國願意以一億日圓的代價購買,「倘若成真,台灣的命運又會是如何?」
後來,後藤新平擔任民政長官,他的出現保住了日本對台灣的統治,因此,歷任總督上任都會向後藤新平請益治台良方,所得到的答案一律是:台灣人貪生怕死、貪小便宜、愛面子,依此對策,就可無往不利!一旁的解說員說,這句話對照現今,應該依然貼切吧?令一旁聽解說的參觀民眾一嘆欷噓!
展出時間:4月1日到5月18日;地點: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北市大同區寧夏路89號3F,大同分局三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