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質疑慈濟內湖保區不需環評之第二彈

日前,小弟在一個座談會上遇到友人,她關心慈濟內湖保護區案的爭議,表示看了小弟寫的慈濟內湖保區,真不需要環評ㄇ?》,可是劈頭問,是否小弟知道支持慈濟者,廣傳了一位洪姓先生的長篇論述大哉問?答案是,小弟不僅拜讀了那篇令慈濟支持者堅信慈濟絕對無違而人心振奮的大作以外,也仔細閱讀過慈濟送審北市府意圖變更保護區為社會福利特定區的主計畫書與細部計畫書,還有的是,慈濟本身製作的開發說明說帖。小弟相信,關心慈濟案的臉友,都一定仔細閱讀過洪先生所提出挑戰環團的連串質疑,甚至也因此而認為,似乎慈濟並非有任何違過之處,因為,小弟接連收到幾封詢問的私訊,皆以為慈濟欲在保護區上興建大量體的志業建物,是止於至善。

既然關心該案的臉友,已經審視過洪先生所言之鑿鑿的內容,小弟就針對洪解釋慈濟不需要環評的問題上,提出不同意見,也是質疑慈濟認為不需要環評的第二彈。


虛線以內,是洪先生就環評問題,解釋慈濟不需環評的論言。

----------------------------------------------------------------------------------------------------------------------------------------------------------------
此間最大之爭議點除解編土地外,仍有環評問題是反方強烈質疑與要求的。內湖園區的土地大小在主計畫書中記載,約為4.5公頃。環評最大的問題,依之前討論後僅剩一件,也就是反方認為此土地係屬「山坡地」,應使用「『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五條、第二項規定:下列開發行為對環境有不良影響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二、道路、鐵路、大眾捷運系統、港灣及機場之開發。」與「『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第四條:園區之開發,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九、位於山坡地、國家風景區或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核定公告之一般保護區,申請開發或累積開發面積一公頃以上。」
若以慈濟這塊土地而言,三級坡以上佔1.0016公頃,正好超過需要環評之標準,但這邊會有兩個問題:一是這塊地77%以上屬於「平地」,依據「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附條件允許使用核准標準 修正時間:中華民國101年11月30日 第八組 二、基地範圍平均坡度不得超過百分之三○。
五、基地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須完成都市計畫變更之法定程序始得設置。」,故這塊地有77%以上屬於「平地」,怎麼會把它看做是「山坡地」?這於理已經不合。
二是反方引用環評法與認定標準來看,「申請開發」或「累計開發」我對這個部分有著非常大的疑問,反方用內政部營建署的回覆說明是申請的整體面積,而非「建築量體所座落的基地」,關於這個說法,我請反方提出相關證明,但這部份的證明不應只有營建署吧?環保署與市府部分的相關法規應該都得釐清,證明慈濟這塊地應該做環評。
如果是這樣,請慈濟依法行政。但如果慈濟本來就可以適用「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附條件允許使用核准標準」,那麼為什麼需要用其他名目硬去做環評?換做是你、我、他,會這樣做嗎?
 
但這邊又有另一個延伸議題,根據我聽近兩次的座談,反方是要求慈濟需要比別人「更高的標準」,而並非「依法行政」(若依法行政則慈濟引用之條文則無問題),這無非又是把「道德」拉高,將慈濟「封神」,然後逼慈濟「必須是神」,要有神般的道德標準,不能犯錯、不能是「人」。
  
至於挖(順向坡)坡腳的問題,大家不用去實際現場看,打開Google Map就可以一覽無遺。真正可能挖坡腳的地方,坡腳都早就被挖了,照園區要開挖的八米道路來看,由地圖來看也沒有動到順向坡的問題,如果反方這邊還有疑慮,應實地了解並拿出證據證明在哪些位置將會動到坡腳、動到順向坡,最好有地圖與照片佐證向大家說明。而在計畫書提到應於南北基地聯絡道路,係屬都市計畫委員會所提,慈濟已有回應因康湖路已通,應無必要再建置聯絡道路。
  
最後,引用慈濟何日生先生的說法:「此地非敏感地質,無斷層、無山坡、無礦坑,所以不適用一公頃法規。」而反方還是不斷在環評上要求慈濟要有高標準,請問這下子又將會浪費多少時間?還有這些社會成本與人民捐款花在這無謂的地方,如此更多錢被浪費了,這樣反方不是也間接在害得這些錢流失?既然你們要論道德,那我也要反問你們這部份能不能也有點良知?」
-------------------------------------------------------------------------------------------------------------------------------------------------------------------

首先,就洪先生談的「平地」說。根據慈濟申請變更保護區的主計畫書,顯示基地範圍內有3、4、5、6級坡,共佔基地面積22%,然而依據台北市使用分區管制設定,這塊被設定為保護區的土地,慈濟向北市府申請變更土地使用為社會福利特定園區,因此切割出以「平地」稱之的計畫基地(根據慈濟開發說明說帖)。

變更保護區使用的計畫基地,真的不需要環評ㄇ?就這個問題,慈濟並未在兩本(主要與細部)計畫書中引據不需環評的法律,可是洪文卻為慈濟解釋,指稱是根據台北市土地分區使用管制,解釋基地是平地、平均坡度不足30%不需環評的說法,這般的說法,小弟確信是採用慈濟開發說明的說帖;為此,小弟覺得莫名其妙;原因是,分區管制與環境影響評估細目範圍標準,是兩部獨立的法律,前者僅規範土地使用內容,不談環評規則,但是洪卻在文章中張冠李戴。

又,洪在該環評問題的文中,繼續癥結在台北市土地分區使用管制規則,解釋慈濟變更保護區、改為興建志業建地的適法性,由此觀之,洪應該不知到慈濟就是要變更目前保護區土地的台北市使用管制規則,才會向北市府提起變更現在土地使用管制的計畫書申請;換言之,慈濟就是要越過
台北市土地分區使用管制規則,另訂一套量身訂作土地使用規則的特定園區,可是洪的論述,卻是繼續在慈濟不要的戰場上打轉,並且加深著墨。他如此言之鑿鑿,大家也跟著信以為真。總之,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根本不是慈濟申請變更該地的基礎法律,可是洪卻選擇在這個錯誤的基礎點上大作文章,倘若是這樣,根據現存土地使用管制規則,慈濟觸犯了諸多法律,例如社會福利設施不得建蔽率超過15%,這點,小弟已經在前文(慈濟內湖保區,真不需要環評ㄇ?》)描述。那麼,慈濟申請變更保護區土地的法律基礎點為何?主計畫書裡開宗明義,都市計畫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三款。


再說,洪文引據錯誤的基礎點,繼續論保護區第八組(社會福利設施),
解釋什麼坡地不坡地的咚咚,光是就基礎點的錯誤,小弟實在不必繼續浪費時間敲打鍵盤反駁。根據洪的錯誤基礎點,可以判斷洪先生並不知道慈濟是要在這塊變更保護區的土地上,申請除了第八組(社會福利設施)以外,另有第三(寄宿住宅)、四(學前教育設施)、六(社區遊憩設施)十四(人民團體)十五(社教設施)十六(文康設施、四十四(宗祠及宗教建築)、四十六(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等允許組別與項項目。以上是根據慈濟細部計畫書第六頁,但問題是,三、十四、十五、十六等組,根本不是現存保護區允許的使用範圍;顯見,洪的論述若不是避重就輕,就是根本不知所以然。所以小弟要再次強調,慈濟是要變更目前土地使用分區管制的保護區,另訂一套量身定作的特定計畫區的使用土地規則,為此小弟才會說:「支持者人云亦云,作出不需環評的圍剿環團輿論,而北市府跟著含混過去。」


洋洋灑灑文章的洪先生,最後引句慈濟發言人何日生指稱不需環評的說辭論結,很顯然,該部分全篇文章,是以慈濟的開發說帖馬首是瞻。到底,是慈濟發言人何日生說了算,還是法律說的才算,而這就像慈濟代表前交通部長蔡堆宣稱該保護區地目「溜地」(濕地)已經廢溜,但事實是,根據「土地全屬分佈圖」(主計畫書第九頁),廣大面積地目的溜地依然存在;所以,是蔡堆說的算,還是法律說的算。到底是慈濟方面說了算,還是法律規定說的才算!


洪論述不需環評的這部份,雖然他一揮手,就是千言萬語、浩瀚十足,但是論述的基礎點與慈濟企圖達陣目標的基礎點,牛頭不對馬嘴、錯誤百出,所以其他論述部分,已經不值得浪費時間去作回應。既然廣告已經撤下,臉友的公民們,應該網路呼籲慈濟,出席本週26日環團舉辦的座談會ㄅ。

1 則留言:

毛毛家族 提到...

您好,簡單的一點即可戳破洪先生文章的詭論---
慈濟內湖園區整個計畫實施範圍【全部】都是依水土保持法核定公告的山坡地範圍,44829平方公尺都是山坡地,而不是慈濟經常欺騙大眾的甚麼坡度多少的山坡地有多少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