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農民再上凱道 爭土地正義

轉載《台灣教會公報》3099期

【邱國榮台北報導】2010年7月17日,許多關心土地正義的民眾,與來自台北土城、桃園、苗栗大埔、灣寶、新竹二重埔、璞玉、彰化相思寮等面臨土地徵收的農民,一起夜宿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要求馬政府「圈地惡法,立即停止」,當時行政院長吳敦義與內政部長江宜樺,皆承諾要推動修訂《土地徵收條例》,如今已過1年,眼看立法院的這個會期已經結束,但是行政院卻未提出修正草案,仍舊維護政商利益,徵收農地的進程不曾停止,使糧食自給率不足的危險再次升高,令農民、農運團體與民眾要求「土地正義」的聲音再起,於是在7月16日,再次夜宿凱道,主張這是「官逼民反」,痛批馬政府麻木不仁地帶頭炒地皮。

捍衛農鄉聯盟與台灣農村陣線表示,目前仍然有農民面臨迫遷的處境,而且,在土徵條例修法延宕的同時,二重埔徵收案已經進入到細部計畫公開閱覽的程序,而璞玉計畫也通過新竹縣都委會的審議,已經送至內政部都委會審查,顯示各地徵收農地的進程不曾停止,也證明馬政府所承諾的修法誠意,根本只是空口白話而已。

關心農運的學者一致指出,中央與地方財政稅收不足,馬政府利用工業發展與都市計畫的名義,逕行土地徵收,方便財團進駐農地建設開發,以填補財政缺口。清華大學彭明輝教授痛批馬政府「炒地皮」;台北大學廖本全教授則直指馬政府「偷盜搶」。

除了炒地皮以外,台灣農村陣線表示,從新竹比麟水庫的興建,到美濃水庫與吉洋人工湖的死灰復燃,以及中科4期違法調度濁水溪僅存的農業用水,均顯示新一輪政商向全民搶水的惡劣行徑。此外,隨著氣候異常加劇,糧價攀升,導致糧食危機步步進逼,可是馬政府卻吞吃農水與農地,持續進行圈地搶水的滅農政策。農村陣線發言人、世新大學助理教授蔡培慧說:「土地的不正義,就是社會的不正義」「農村的危機,就是全民的危機。」

這次農民再上凱道的抗議現場,有多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牧師與會友到場聲援,包括參加「台灣青年國是會議」的青年和印度、韓國、蘇格蘭的教會代表,而長老教會總會副議長、玉山神學院院長布興‧大立牧師也現身其中。布興‧大立表示,政府關心行政院退輔會所照顧的族群而規劃的預算,估計數字是照顧農民的100倍,就此可見,政府根本無心推動族群之間的和諧與平等,「從這點就可以看出政府對待基層的農民,非常的不公平」,而且馬政府上任後還變本加厲,使農地面積縮減,方便財團在地目變更的農地上建設、炒地皮,導致農民的痛苦指數不斷升高,使得原本單純的農民選擇暫時放下鋤頭,憤怒到總統府前抗議。

布興‧大立指出,教會要站在農民立場,幫助農民「出頭天」,信仰的立場就是,誰在最痛苦的時候,我們就要把他們看做是最寶貝的人。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從信仰看同志 教會界意見不一

轉載自《台灣教會公報》3099期〈專題報導〉

從信仰看同志 教會界意見不一

PCUSA決議引發爭議 性傾向是否成為服事條件 尚待各界對話

【林宜瑩專題報導】日前印度衛生部長阿薩德(Ghulam Nabi Azad)公開表示同性戀違反自然,是外國人帶到印度的「疾病」等語,引發舉世譁然。在台灣,最近也因是否將同性戀議題納入性別教育教材裡引發爭議。台灣教會界中也有教會、機構以聖經教導一夫一妻組成家庭為由,發起反對同性戀遊行。

反觀普世,在對話長達33年後,今年5月10日,美國長老教會(PCUSA)的明尼蘇達州雙城中會決議,接納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的會友,可授予牧師、長老、執事等職銜的議案。全美擁有173個中會的PCUSA,在2010年總會時決議,只要過半數中會通過接納同性戀者的議案,就等於是PCUSA的政策,而雙城中會的決議正好是關鍵的第87票。除了PCUSA外,美國福音信義會、聖公會、聯合基督教會早就通過接納同性戀者可擔任教會職務的決議。

PCUSA雖然正式接納同性戀可以封牧、擔任教會職務,卻也在其內部引發可能造成分裂的危機,PCUSA總會多位幹部為此也相當擔憂,深怕反對議案的地方教會,自此與總會分道揚鑣;這樣的政策,也引發與其友好的韓國教會牧者強烈不滿,使PCUSA在普世教會關係上,面臨嚴峻的衝擊與考驗;目前,美國衛理公會也仍為此議題激辯中。

「就我的觀察,普世教會其實是朝向接納同性戀者的方向在思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第56屆總會議長石連城牧師表示,今年他代表PCT參加蘇格蘭教會(The Church of Scotland)大會時,也針對是否接納同性戀者擔任教會職務有過討論,雖然最後決議留待2013年大會決定,不過在贊成與反對的比例上,已呈現近五五波的態勢。

蘇格蘭教會在今年5月30日,以信函建議所屬教會:在牧養時,若基督徒對同性戀者有敵意,這是違反上帝的旨意。因教會的責任是要歡迎、接觸、關懷人,不管對方的性傾向為何,教會要對所有人全面顯明神的愛。教會也要體認到傳福音的重任,同性戀者可能很難了解聖經是如何傳講上帝的心意。教會有需要幫助同性戀者,讓他們覺得在教會是受到歡迎的。

至於同性戀者是否具有擔任教會職務的資格,蘇格蘭教會認為,有同性戀傾向的人,不因他們的性傾向而不能成為教會的一份子,也不應就此不能擔任教會任何的職分。

不過,石連城也坦言,是否接納同性戀者,無論國內外的教會界都是個老生常談的議題,贊成與反對者都有聖經或神學上的見解或堅持,對英美教會而言,過去也是經過很長時間的對話,才會朝向接納的方向走。然而,就如PCUSA目前的處境,會面臨意見不同而可能導致分裂的危機,因此多數普世教派往往把決定權下放給各中會來決定。

普世教會中雖傾向接納同性戀者,但在現今台灣教會界,恐怕還不是一個可以對等討論的議題;期望透過本專題,讓贊成與反對的聲音能夠同時呈現,也透過對話,讓台灣基督徒在信仰上有更多的省思。


第一線牧者的觀點

重生知罪 成為新造的人

【特稿/机嘉勝】「牧師啊,拜託你啊,請你救阮囝啦!」約莫2年前的一個下午,有個婦人來按教會的電鈴,她起頭就是這句話。

我請她進教會後,她繼續說:「阮囝現在跟一個查埔人同居,頂禮拜閣帶回來厝裡,跟我講 已經睏作夥真久啊!叫我甭大驚小怪,著要成全 &hellip&hellip」說著說著眼淚就流下來了。

這位母親我不曾見過,她口中的兒子我也不認識,但是媽媽的眼淚催逼著我要立刻解決她的問題,我連忙安慰她,並聯絡她的兒子。一開始我先表明身分與來意,及願意幫助解決他的問題,希望有機會2個人能見個面聊聊&hellip&hellip想不到他口氣立刻大變,對我說:「我沒有問題,也不需要解決問題,有問題的是你們,告訴我媽媽就當作沒生我這個兒子!」說完就掛上了電話。

其實這不是「同性戀」對我的第一個衝擊,早在16年前我在金門當兵時,晚上有衛兵勤務,有一天我的衛哨班次是安排在凌晨2點到4點,因為提早起床,想說乾脆早一點上哨,好替換上一班下來休息。但前往安全士官室時,卻看到了令我難以入目的畫面,2個軍中同袍在庫房中裹著棉被,捲曲著身體纏綿不已&hellip&hellip一直到我尷尬地作聲,2人才連忙分開。

最近因著教育部所公布的「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學年度實施)」的「性別平等教育」這件事,我積極鼓勵連署反對,也與一些持正反不同意見的人有了一些對話。我是一位牧師,堅持聖經真理的教導:「同性戀是罪!」沒有妥協與模糊的灰色地帶。聖經上說得清清楚楚:「因此上帝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羅馬書1章26~27節)

基督徒很重要的是「不可論斷人」,但我不是「論斷人」,而是在「論斷罪」。雖然「教會」是由一群願意承認有罪的人聚集之地,但她更是一群願意接受主耶穌救贖的大功,而重價贖回之人之地。所以,神不看你/妳這個人以前是怎麼樣犯罪的,因為一個還沒信主的人,他們不會承認同性戀是罪,也沒有力量能不去犯同性戀的罪。神要看的是當你/妳接受神的救恩後,有沒有活出屬神兒女的聖潔與新生命?一個信主重生的人,會知道同性戀是罪,而且會願意努力去克服這樣的罪,這才是成為一個「新造的人」的信仰重點所在啊!(作者為台南中會北門教會牧師)


第一線牧者的觀點

接納全人 看見上主心意

【特稿/鄭君平】美國長老教會(PCUSA)日前正式通過接納同性戀者可以授予牧師、長老、執事等職銜的議案,成為美國第4個接納同性戀者封牧的教派。其實,早在2000年,挪威信義會就封立一位公開出櫃的同性戀者奧斯林(Jens Torstein Oslen)成為教區牧師,雖然這項任命案是歷史創舉,但也在挪威信義會內部引發極大爭議。而2003年美國聖公會任命羅賓森(Gene Robinson)為新罕布夏教區的總主教,此項同樣充滿爭議的任命案不僅使美國聖公會內部,甚至對世界聖公會言,帶來不小的衝突甚至分裂危機。

同性戀議題的爭議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至今也沒有定論。從總會到地方教會,從神學院到地方牧長信徒,對於議題的看法、神學與聖經詮釋、教導與牧養關顧&hellip&hellip,支持與反對者各執一方,幾乎失去對話空間與能力。究此,或許我們更需要從另外的角度來重新審視思考這個難題。

長久以來,教會界和美國軍方一樣,在處理同性戀議題時採「不問不答」政策,但不公開不表示不存在,已有許多未出櫃的同性戀傳道人,早就被按立為牧師。因此,若我們相信牧師的職分是由上主親自選召和授予,那麼這些未出櫃卻已被封立為牧師的同性戀者,就足以證明個人的性傾向與上主的揀選以及傳道人所領受與回應的呼召無關。

另外,就牧職而言,個人的性傾向事實上也與牧養、教導、宣教等牧者所需具備的核心基本能力無關。更有研究指出,在教育、諮商與社工等助人專業領域,若能有具同性戀身分的教師、諮商師、社工師等專業人員進駐,對於少數及弱勢(無論性傾向,甚至種族、宗教,或社經地位等等)族群,都能有更多的尊重、包容以及更深刻的同理心。因此,若在教會裡有具同性戀身分的牧者或其他神職人員,不僅對同志,甚至其他少數與弱勢族群也能有更好的牧養關顧,並在信仰的帶領與教導上能有更具包容、創意和多元的新眼光。

就我自己在大專服事的經驗看來,「同志」已不再是紙上談兵的神學與信仰議題。活生生的基督徒同志學生和信徒就出現在周遭,但我們真的看見了嗎?面對這些同志基督徒,若我們只是一味以愛為名的「關心」,卻一面仍視同性戀為神所憎恨的罪或病態,並試圖透過各種方法令其「悔改」或接受「醫治」,而非真正全人的同理與接納他們,信仰非但不能成為他們的幫助,教會甚至可能將同志從上帝的愛和耶穌基督的福音中狠狠推開。

在以色列人被擄的時代,上帝透過以賽亞說:「看啊,先前的事已經成就,現在我要指明新事,告訴你們尚未發生的事。」(以賽亞書42章9節)又說「看啊,我要行一件新事,如今就要顯明,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43章19節)或許就如百餘年前女性封牧議題一樣,當時教會冒著分裂危機所做的抉擇,而今已被證明是正確的決定。同性戀封牧的議題,期待我們也有這樣的眼光,看見在未知的將來上主要施行的「新事」!(作者為台北大專學生中心牧師)


倫理學老師的看法

同性戀議題關乎信仰核心

對聖經、罪與公義的理解 應以聖經所啟示為準

【特稿/陳尚仁】過去40年的美國,包括聖公會、聯合衛理公會、長老教會等,即所謂的「主流」教會對於同性戀是否可以被按牧,一直是爭議性的議題,原因可以簡略整理如下。

1.對聖經的解釋:福音派和基要派認為同性戀不合上帝的心意,是再清楚不過的。如利未記18章22節、20章13節;羅馬書1章18~32節;哥林多前書6章9~11節;提摩太前書1章10節。自由派對這些經文提出不同的解釋,有人主張舊約中許多禁令到了新約時代就不被遵守了,如外邦基督徒不必遵守割禮的記號。其次,初代教會認為不合宜的事,如今許多事不被認為不合宜。例如因著男女平等的觀念,愈來愈多教派也按立女牧師。如果這樣重大的教會傳統可以改變,為什麼教會不能接受不同性別傾向的人也被按立為牧師?

反對同性戀的教會指出一個重要的差異,舊約時代的宗教禮儀固然有許多改變,但其所啟示的倫理觀,仍然沿續到新約及我們的時代。利未記18、20章中,有家庭關係的成員間不得發生性行為,這樣的禁令不只適用在新約時代,可以說是人類社會普遍的倫理道德。

另外,把男人與女人的關係拿來類比異性戀與同性戀者並不恰當。目前沒有科學證據斷言同性戀是天生的,加上聖經中對女人能否擔任全職教牧服事的議題,並沒有全盤否定;但從舊約到新約卻一致譴責同性性行為。所以,教會隨著時代的改變會改變其禁令,這樣的推論不能直接套用在同性戀這個議題。

2.對罪觀與情慾的態度:自由神學對人性採取樂觀的態度,強調人性的光明面,傾向對人的慾望持同情的態度。加上歐美社會的性解放運動影響,從「人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演變為「人有追求性滿足的權利」,「性權即人權」的想法甚至進入「主流教會」之中。於是,受自由神學影響的教會對於婚前性行為、離婚、外遇、墮胎大致上採取放任的態度。當這些教會在婚姻和兩性的議題上,一步步接受世俗社會的觀念之後,最後也接受同性戀行為。

基要派和福音派強調人的罪性需要上帝救贖,自亞當犯罪後,罪性就普遍存在每個社會的每個人心中,所以人心的慾望不應同等地受到尊重。人唯有悔改歸向神,並在聖經和聖靈的光照中,才可能分辨何者是合乎上帝心意的慾望。

3.對公義的不同理解:自由神學對於公義的解釋,偏重在保護社會中的弱勢者,強調基督徒應努力改變社會中的不平等。於是婦女神學、黑人神學、解放神學蓬勃發展。同性戀運動也搭上這班列車,捍衛同志權利的人認為同性戀者就像婦女、有色人種、或少數民族一樣,是生來如此,並非是後天的影響或選擇,所以同性戀者服事和享受性愛歡愉的權益應該受到保障。

福音派教會和基要派教會認為「公義」要以合乎上帝的心意為前提,因為人類已經犯罪,沒有人能夠完全明白上帝的心意,所以聖經的啟示更應該成為基督徒判斷是非對錯的標準。

當代西方「主流教會」對同性戀態度較開放,與其神學及社會處境有關。此議題之所以重要,因為它關係著基督徒對聖經、罪、及公義的理解。如果對這些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有較清楚的認識,在討論時才不會淪為意識型態之爭。(作者為台神代理院長、倫理學老師)


倫理學老師的看法

期待有一天無需法規背書

聖經教導須在實況中詮釋 洞察基督救恩與作為

【特稿/陳南州】在評論有關「美國長老教會通過同性戀者封牧」一事,要先釐清一件事,即美國長老教會明尼蘇達州雙城中會5月10日接納的,是美國長老教會去年(2010,即219屆)總會年議會10-A議案之議決。該議決是修訂美國長老教會的教會法規G-6.0106b的條文,新條文強調,在封牧或授職予某人時,應予察驗的是其「呼召、恩賜、預備,和適任」。換句話說,性傾向不再是人們被禁止封牧或授職的藉口。

同性戀(愛)結合(或婚姻)是否該列入封牧或授職的察驗項目,美國長老教會1978年第一次在總會年議會中討論,至少歷經33年的對話。有關此一議題,有許多教會未曾討論,有些教會還繼續在研究,有些教會已經做成議決。反對接納同志作神職人員的教會宣稱他們的議決是順從聖靈的引導,但不要忘記,接納同志可以作神職人員的教會,也同樣是順從聖靈的帶領。

教會中重大議題的決定,對話、討論是非常重要的過程;此外,大家要體悟,在這一對話、討論中,教會不只是談「事情」,更是「活生生的人」,是「我們的姊妹兄弟」。一位同志基督徒朋友說:「教會考核人的能力、學術、品格等,並據以決定是否給予某人封牧等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以膚色、性別,或性傾向及其愛的結合作藉口來拒絕封牧或授職,豈不是歧視弱勢或少數族群?試問,兩位同性愛者之間堅定的愛,與彼此尊重、相悅的性關係,在哪一方面違背道德?」教會有關性的道德規範,應該是同一準則,異性戀者或同性戀者,兩者適用。

美南浸信會神學院莫勒(Albert Mohler)院長對美國長老教會法規之修訂的評論有其正確之處,即這一議決涉及聖經的權威與詮釋。然而,我也要指出,不同的聖經詮釋進路,並不一定是不尊重聖經的權威。美國長老教會的議決正反映出一個事實,聖經是在實況中詮釋並產生意義。

聖經中的一些教導受其寫作年代之社會、文化的束縛,必須在不同的實況中重新詮釋。這種詮釋的覺醒是必要,也是正確的。哥林多前書14章34~35節和提摩太前書2章11~12節這類的經文,已經不再被依字意解釋,有關同性性行為的記載,也該重新被詮釋。接納同志為神職人員,這與世俗道德的墮落無關,而是如何洞察聖經中所見證的耶穌基督的救恩和他的作為。

美國長老教會的議決,是教會整體自我反省和重新詮釋聖經的結果。但誠如一位身為教會執事的同志基督徒跟我說的,她對美國長老教會之議決的反應是:「期待教會有一天再也不需要法規來為同志背書。」(作者為前玉神倫理學老師、阿美中會鳳信教會牧師)


面對普世信仰、人權議題
PCT應竭力辨識上帝旨意

【特稿/鄭仰恩】儘管早在1978年,美國長老教會(PCUSA)的前身聯合美國長老會總會就接納同性戀者為教會成員,並主張竭力維護其基本公民權且免於各種歧視,卻決議「不經悔改的同性戀行為不符合總會所要求的封牧標準」,因此關了同性戀者封牧的大門。

32年後的2010年夏天,PCUSA總會以317對208票通過新議案,將《教會法規》裡規定「長老、執事和牧師必須維持在忠實的異性戀婚姻中或者保持獨身守貞」的條文刪除,開了「為不守獨身的同性戀者封牧」的大門。不過,此一議案仍需經過173個中會的半數通過,因此當明尼蘇達州的雙城中會於2011年5月10日以205對56票成為第87個接納此議案的中會時,議案正式生效。33年當中,到底PCUSA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我想,最主要的2個因素是聖經與神學的反思,以及實際教會生活的體認。

就神學思考而言,基督教團體在聖經解釋上可以分為「自由派╱新正統派╱開放福音派」,以及「基要派╱保守福音派」2大陣營,前者的共識是聖經對同性戀議題並未提供明確立場(不能證明為支持或反對),後者則主張聖經明確指出同性戀是一種罪。如今,大多數主流學界已經傾向前一立場。其次,普世教會強調教會與福音的本質是要顯明上帝的愛、恩典、饒恕與接納,而非拒絕與排斥,因此教會應向所有人開放。

1991年PCUSA「性特質」小組報告書中,認定同性戀和異性戀同屬正當,重要的是「忠實、專一、誠懇、互相尊重的態度」,並反對「不受約束、濫交、虛偽、輕蔑」的親密關係。儘管該報告書並未被當時的總會接納,但它已為後來的神學思考定調。最關鍵的是2001年總會成立「和平、合一與教會的純潔」神學特別小組,並於2006年做成下面共識:1.拒絕為同性戀者洗禮、給予會員籍或教牧關顧是絕大的錯誤;2.希望接受封牧的人必須過忠實的生活,那些顯示行為放蕩的人不應該接受封牧;3.性行為不純然是個人的事務,它也是基督教紀律、領導、團體生活的整全部分;4.性傾向就其本身而言並不構成接受封牧的阻礙。這是神學上的一大突破!

在教會生活方面,經過實際接觸與對話,越來越多基督徒發現,參與服事的同志基督徒同樣具有上帝豐盛的才能與恩賜。1995年,一位過去隱藏自己女同志身分的長老教會牧師瑪莎‧茱勒拉(Martha Juillerat)在密蘇里州堪薩斯市宣布辭去牧職,辭職前她希望其他具有同志身分但被拒絕封牧、被迫離開教會、被迫隱匿性傾向的牧師和神學生能將自己的牧師長圍巾(stole)寄給她,沒想到,短時間內她就收到80條,並在她發表辭職演說時展示。她回憶道:「當時,每一個人都聲淚俱下,因為很明顯的,我們不僅在討論我的事而已,而是數百位被拒絕公開服事自己教會的同工。」後來,她總共收到來自13個教派的近800條長圍巾,她也持續在不同集會中展示這些長圍巾,並喚醒大家關注此議題。這件事讓美國教會信眾深深體認到,拒絕同志基督徒參與服事,是一件多麼嚴重又普遍存在的事實!

看到越來越多西方主流教會真實且勇敢地面對普世的信仰與人權議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也應該認真思考因應之道!(作者為台神教會歷史學教授)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董事長愛說笑/因果效應

加賀屋旅館連續30年,獲得「日本旅館最佳服務品質第一名」。加賀屋是日本人一生當中,最希望「能住上一晚的溫泉旅館」。

其第二代女將小田孝女說:「當我彎腰致意時,不僅是對眼前的客人,也是對隱藏在他身後,更多客人的致意。」

【心得分享】

壯哉斯言!我們處理任何問題,都必須考慮周圍人、事、物的觀感。而非僅處置眼前的事情為目標而己。

聲音的擴散、水波之漣漪,都是事物延伸的過程。世事多複雜,絕不是「單純事件」足以解決,而是一連串因果效應的組合。

聰明的人想得通,智慧的人看得遠。若不能看到「問題背後的問題」,則無法作到「解決前提之解決」。! (作者是王品集團董事長)

【2011/07/1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董事長愛說笑/因果效應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6470803.shtml#ixzz1SZBDE5pd
Power By udn.com

管理錦囊/收放要平衡 像教練的好主管

去年(2010)11月接手戲谷聯席執行長的洪岳農,帶領戲谷業績成長。他認為,自己的管理風格介於放與收中間,例如研發遊戲的創意需放任翱翔,但員工的執行力則需嚴格要求。「主管的身分是教練,幫助員工看到盲點,是最重要工作」。

在員工創意上,他說,例如遊戲的平台放在iPad或PS3、是格鬥或射擊類型,不能加上太多管理規則。主管應整合每個人的個別差異性,才能達到公司一致的方向。目標方向一旦決定,執行上,一定嚴格要求工作結果。

職場教練 指正工作盲點

作為主管,想知道下屬執行力是否到位,假設員工手邊有100件工作,不需要做完一件、檢查一遍,使員工有不信任感。「監督員工執行工作,要分階段;看案子或計畫的長短,大案子兩至三星期檢查一次工作結果就好。」洪岳農說,遊戲業注重的是腦袋創意,必須給予員工尊重,而非不信任感。

他比喻,成績在前段班的學生,給予鼓勵就好,不需要強迫改變讀書方式,但在後段班的學生,也許他們為何成因不好的原因,都不清楚,導師輔導的角色彰顯重要。「所以主管應該成為Coach(教練)。」旁觀者反而能協助看出工作上的盲點。

主管並可趁機了解執行狀況。狀況良好,表示團隊具備自我管理能力,並在正常的軌道上運作;狀況若不理想,可以藉此檢討無法交出好成績的原因。

「身為主管,應該學會如何『Coach別人』。」洪岳農說,進公司的每個員工都有潛力,主管身為教練,應考慮如何把平均分數只有60分的員工,提升為70分,主管教導的方式,則需因人而異,不是每個人都能用同一種方法工作。

提升效率 不願員工過勞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看似奉獻一切的工作態度,洪岳農卻不以為然,他喜歡員工為公司服務,卻不希望員工為工作而過勞死。

他回憶,曾有員工加班二至三個月,下班平均時間為晚上11點或12點,工作時間長又長,真的能有效率地完成嗎?協助員工發現工作的問題,是教練的責任,後來主管檢討原因,才緩解加班的情況。

他認為,員工做不好,就認為「下一個員工會更好」,這是賭運氣的做法。當然,若協助員工提升能力,依然沒有起色,或許員工並不適合這個行業,但是若能將員工能力從10%拉高為30%,即使他未來離開公司,仍然有能力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

公平決策 屬下暢所欲言

洪岳農去年11月接手戲谷聯席CEO,新官上任,為了和員工「搏感情」建立互信關係,他邀請高階主管開會、並召開員工大會,希望用透明公開的方式,讓主管和員工都暢所欲言。他也清楚告知未來目標,並回答員工問題,藉此聆聽員工的想法。

這樣的方式,雖然可能讓競爭對手輕易得知未來發展目標,但「這是讓員工對公司有參與感。」洪岳農認為封閉的資訊,反而容易讓員工不安,

洪岳農建議,經理人應有教練的責任,確保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例如A是需求單位,B是執行單位,假如B不配合,應找出理由,用正確的方法創造AB雙贏。

他也推崇「Fair to Fair(合理地對待合法的事情)」他笑著說,這是從美國影集上看來的,十分受用,每件事情,管理者都應公平處理、合理對待。例如,產品需要代言人,主管喜歡甲,但乙經過調查最為適合,不可因個人偏好,做出不公平的決策。

身為CEO,負擔的是管理高階主管及建立公司文化的重責大任。有時洪岳農看到適合的書籍,會買下給予員工參考,甚至開會討論,他認為,從書中學習,多學一些,就能少犯一些錯誤。

【2011/07/1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管理錦囊/收放要平衡 像教練的好主管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6470800.shtml#ixzz1SZ6tYckU
Power By udn.com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宋楚瑜應坐更大位置?

宋楚瑜選立委 李登輝:應坐更大位子(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16098)


報載:「李登輝表示,宋楚瑜是非常優秀的行政人才,台灣沒有人比他好,做立委實在太可惜,應該坐更大的位子。」


根據報載,小弟好奇阿輝伯所指的更大位置,那到底是啥呢?如果,阿輝伯指的是政治權力的更大位置,小弟會倒抽一口冷氣,這就別鬧了;或若是阿輝伯計謀獻策,邀宋瓜分「馬的」票源,為是讓蔡英文登上御座,而這種無啥幫助台灣意識紮根與進步的盤算,這也省省罷!但是,終究阿輝伯拋出宋可以坐更大位的話,他是出於怎樣的看見?老人家這回不說,小弟也就如此的瞎掰瞎測;不過呢,這倒是讓小弟畫出了一條題外的線。


話說完成革命的終極目的,其革命的過程本來就是要經歷多次階段性的合作,也就是所謂聯合次要打擊主要的革命123的基本道理。例如邀宋瓜分馬票源。可是,這種馬克斯實踐革命的基本公式,終究不敵人心的私慾,否則不會有新封建的共產黨獨霸天下;但是,走反共路線的革命,不論是個人或群體,一旦拿到了政治權位,除少數者,皆是將革命二字拋珠腦後以外,同時還會教化載舟覆舟的人民,轉化革命成為一場遊戲一場夢的政治場域,或將革命尋求合作的前提,乃先完成前個世代或某個階級的革命進程,充分予以淡化;畢竟是媳婦熬成了婆,因此,多數已經掌握權力的俠客俠女,通常會把革命貼上邪惡的標籤,於是劃一張靈符,鎮煞革命。


小弟淺薄對馬克斯的革命認識,認為馬克斯強調的是合作的進程,但是通常的政治人物,會在革命的頭上戴冠撒旦的腥黑頭角,卻把利益分贓的政治,塗妝上良仁的面具,並且在其臂膀上披掛一副天使的翅膀;他們的目的,不外乎使人腐敗的權力,可以像求子的陽具一般,供人膜拜,好可以繼續享用既得的利益,並且,讓政黨的利益繼續凌駕在人民的利益上。


小弟夯不啷當的簡短廢言,也許又開始遭人討厭,而也想要自顧清譽形象的小弟,最好就此打住。總而言之,這位宋楚瑜,曾經是封建中國國民黨的產子,曾經是獨領風騷的政治人物,曾經是享受專制的權貴階級,既然他已經自然下野,就讓他好好含飴弄孫ㄅ...


同志父母:孩子,你們沒有錯

轉載自《台灣教會公報》3098期


同志父母:孩子,你們沒有錯

同志父母成立愛心協會 籲社會及教界拿掉異樣眼光及傳統觀點 平等對待同志朋友

【邱國榮台北報導】

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志父母團體立案的國家,通過政府立案的「同志父母愛心協會」,於7月8日上午在立法院召開協會成立記者會。協會發起人郭媽媽,是天主教信徒,她表示,父母面對孩子的出櫃,確實承擔許多必須克服的困難,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幾乎都可以坦然接受事實,因為知道孩子異於異性戀的性別氣質,孩子並沒有錯。



「孩子,你們沒有錯,你們要勇敢。」郭媽媽在協會成立記者會上說,知道孩子在國小5年級,因為性向氣質與同性別的小孩不同,常遭到同儕用「變態」的字眼譏笑辱罵,她心裡非常難過,但難過的不是自己孩子的性別傾向,而是社會戴著有色眼鏡的歧視眼光傷害了孩子的心;如今,她的孩子長大,但校園裡依然充斥性別霸凌。她呼籲重視人權的台灣社會,不要再有異樣的眼光看待同志族群,讓校園從性別教育著手,扭轉錯誤評價同志的觀感,「我們就不會如此遭到性別霸凌。」


「想要透過精神醫學或是心理科學的方法矯治同性戀,根本無效!」台北教育大學諮商心理師王明智說,美國醫學會於1973年將同性戀「去病化」,而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與「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皆反覆聲明,性向不會改變,其身心狀況與一般健康人無異,甚至美國心理與精神等學會,禁令對同性戀施予矯治,「99.9%無效,極微小有效的結果,卻是對情慾失去興趣。」


台灣首位出櫃的牧師曾恕敏則指出,聖經是在歷史的過程中,在特定的文化、社會處境裡所寫下來的,必須經過詮釋才能了解聖經的真義;因此,基督徒在談論同志時,除了遵奉聖經的教導,同時也不能忽視同志的經驗與告白,特別是敬虔委身的同志基督徒。他還說,教會認為同志是罪的傳統觀點已逐漸轉化,有很多教會重新思考及反省傳統主張是否正確。


協會列舉出教會支持同志的最新現況。美國前10大教派之一的美國長老教會(PCUSA),已於7月10日生效一項教會法規修正案,讓同志基督徒可以封立為牧師;美國聖公會(American Episcopal Church),已於今年3月17日確認女同志牧師Mary Douglas Glasspool成為洛杉磯教區副主教,她是該會第2位公開同志身分的主教級神職人員;大都會社區教會(Metropolitan Community Church)是全球知名的教派,已在28個國家開拓出370間同志教會,被喻為美國成長最快的教會之一。


同志父母愛心協會成立,也收到來自國內外基督教界牧長的祝賀函,包括多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者、香港「基恩之家」黃國堯牧師與基督徒學會前總幹事胡露茜(Rose Wu)博士,而「大都會社區教會」創始人Rev. Troy Perry也致函道賀,此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聖公會總主教屠圖(Desmond Tutu)也致函表達祝賀。

集原民力量 戳破違憲假自治

轉載自《台灣教會公報》3098期


集原民力量 戳破違憲假自治

爭取真實自治聯盟巡迴座談 直指政院版自治法草案限縮應有權利

【邱國榮台北報導】

原住民族的自治,到底該何去何從?馬政府所提政院版《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未能在立法院的上個會期通過,原住民族不禁納悶,馬總統要讓原住民族自治的政見跳票了嗎?還是如馬政府所指,問題出在反對草案的原住民團體,導致自治法的立法功虧一簣?為此,反對政院版自治法的「爭取真實自治聯盟」召開4場巡迴座談,目的是要戳破政院版的謊言,告訴族人:「我們不要假自治,要真實的自治。」



馬英九總統上任後,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依據馬總統選舉時提出的政見,草擬政院版草案,但是未能在立法院如期通過,國民黨是否會在8月召開立院臨時會以通過草案,或延至下個會期審議,真實自治聯盟嚴正以待;他們要與時間賽跑,向各地的原住民解釋,政院版草案是一套傷害原住民權利的假自治法,呼籲原住民,不要被原民會訓練出擔任說客的種籽教官所矇騙。該聯盟於11日在台北市、15日在花蓮、18日高雄市,以及21日在南投縣等地區,各舉辦一場座談,期待透過討論,能夠集思廣益,結論一套有效抵制政院版草案通過立法的策略方案。


首場座談會在台北市北原會館登場,長老教會信徒、原住民政策協會監事蕭世暉,舉出政院版草案侵害原住民族權利的荒謬處。他指出,政院版草案所提的自治,必須由地方行政機關發起,此舉剝奪各民族發起的意願,違反以民族為單位的原理,致使自治區的地位不明,而且是封殺小族、困擾大族。舉例來說,散居各地的撒奇萊雅族,依據政院版的規定,必須仰賴設籍同樣行政區的許多阿美族連署同意後,才能夠透過地方行政機構發起自治,「設籍就不是民族意願」「設籍自治是違犯憲法與原基法」,因此政院版草案一旦通過,民族的地位降低,而且自治基礎不穩。


他還指出,政院版將普世對原住民族使用自然資源的權利,限縮至個人非商業生活採集權,致使台灣原住民的民族與個人等權利的關係,發生混淆,可是馬政府卻是向原民謊稱,草案通過後,自治區能夠經營公共造產、民族合作、公用及公營等事業。


天主教會信徒、Pangcah阿美族守護聯盟的法律論述代表陳冠男(Ingay)則表示,馬英九擔任總統以後,推翻了原民會原先制訂已經符合原住民族意願的自治草案,另訂一套違憲、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的「假自治」草案;他指出,依據法理架構,《原基法》在憲法之下,而自治法應該依據《原基法》的內容而擬定,成為《原基法》的子法,但是政院版草案的內容,卻是逾越了母法的原基法,因此草案一旦立法通過,原住民族的權利,立即蕩然無存。


馬政府玩弄法律的文字遊戲,居心叵測。他指出,以財政權為例,政院版草案提列與《地方制度法》相同的各項財政收入,但是《地制法》並未對各項收入的內容做出「解釋」,保留空白,其目的在讓地方政府可以依據《財政收支法》自行課稅;可是,政院版卻對各項財政收入做出說明與解釋,「這在法律上的定義叫做限縮」,意圖就是要限縮自治區的權利與權力,「但是國際對原住民自治區的觀念是『自為立法並執行之』」,由此可見,政院版是部假的自治法。


其次,他還提到草案第68條,是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條文。該條文指出,依據草案的自治區政府所辦理的事項,只要違背中央法規命令者,中央業務主管機關報請行政院予以撤銷,甚至廢止。Ingay解釋,所謂中央法規命令,其意義就是行政命令,換句話說,行政機關不需要任何法律依據,便可以提出廢止自治區的權力;而且,中央業務主管機關的「業務」2字,更是打壓自治區,凡是任何業務單位,甚至小到「林班」等,都可以報請行政院撤銷、變更、廢止或停止執行自治區事項。


座談的與會者,試圖尋求反制政院版草案立法通過的策略,對此提出諸多討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基金會幹事歐蜜‧偉浪牧師表示,聯盟還有3場的座談會,盼望各界關心原住民族自治權益發展的朋友,皆能與會座談,集思廣益,尤其參與座談的部落代表,期盼他們能夠將聯盟揭露政院版假自治法草案的聲音帶回部落,發揮集體公民的力量,抵制假自治,以朝向真實自治的健全基礎邁進。

「火種」出版 記念泰源革命5烈士


轉載自《台灣教會公報》3097期

「火種」出版 記念泰源革命5烈士
政治受難者林樹枝出書記錄鮮為人知的武裝革命歷史 籲台灣人莫忘獨立建國信念
【邱國榮台北報導】
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於7月3日下午,在台灣國際會館舉辦《火種──泰源監獄革命演義》新書發表會,作者林樹枝以歷史演義體寫作,記錄一段數十年來鮮為人知的歷史。


這段令人噤若寒蟬的歷史,發生在1970年2月8日台東泰源監獄,是一起欲追求台灣獨立而揭竿起義的武裝革命;不過,當年統治者國民黨亟欲掩蓋,因為深怕這樣的精神會在台灣人的心中延續。民進黨執政時,也不願意還原歷史真相,致使多數台灣人迄今不知道228事件發生後23年,曾經有一群被關在台東的政治犯,為了台灣獨立信念能夠延續下去,選擇以犧牲生命的敢死精神,發動武裝革命。

負責籌劃出版《火種》的前衛出版社表示,這起獄中起義的台獨革命事件失敗後,同年5月30日,鄭金河、江炳興、陳良、詹天增、謝東榮等5人壯烈成仁、被執行槍決,但他們死前猶拚盡最後一口氣,高呼:「台灣獨立萬歲!」而生還的革命同志基於安全顧慮,皆噤口避談此事,直至1988年《自立晚報》揭露真相,泰源事件才被公諸於世,往後每年烈士殉難日,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便會在七星中會義光教會舉辦追思會。

「統治台灣的國民黨害怕台灣人知道這件事,但是曾經執政的民進黨,竟然也不願意還原歷史的真相。」林樹枝如此說。林樹枝是戒嚴時期的政治犯,遭判刑5年,1972年在綠島監獄服刑時,首次聽到來自泰源監獄的獄友向他提及泰源監獄革命的故事,因此深受感動。

近年在義光教會受洗成為基督徒的林樹枝說,「這是上帝的旨意!」若不是上帝的旨意,他根本沒有機會將這可歌可泣的歷史寫成書,也不會有出版社願意協力完成付梓。他提到書的內容時情緒激動,「成功機率連1%都不到,為什麼他們堅決要武裝行動?」因為5烈士深信,行動結果縱然挫敗,但是革命的火種將因此延續,「他們用犧牲生命的精神,點燃台灣人繼續追求台灣獨立建國的精神。」林樹枝表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唯有更多人支持獨立建國,台灣國建立就不會遙不可及。

出席新書發表會的義光教會長老李勝雄律師表示,天國不是只有基督徒可以入座,因為聖經上載明,「為義受逼迫的人,天國是他的」;5位先烈為了台灣獨立而犧牲奉獻的精神值得後人記念。

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在新書發表會當天同時舉辦「泰源5烈士殉難41週年座談會」,呼籲台灣人要記念這群追求台灣獨立建國而武裝革命的先烈,讓建國的革命精神能在台灣人心中永續長存。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蔡英文的能耐,到此為止?

檢視民進黨 看見「小國民黨」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l/1/today-p4.htm

該篇報導讀後的小感想。
月前,小英召開記者會,宣布蘇謝游擔任總統競選辦公室的「總字輩」頭兒,當下看著實況轉播的小弟,內心五味雜陳,心情上沒有一絲沾染到台派、獨派旗鼓歡騰的喜悅情緒,反而只有滿腹的牢騷。

蘇謝游三人,他們在競選總部擔任總字輩的權責劃分,居然連民進黨自己也說得不清不楚,可以見得,台面上雖然他們是表態任重道遠、義不容辭,但是在台面下,卻是上演著夾天子以令諸侯的戲碼,否則豈會有那個是總,這個也是總,打躬作揖的話劇演出?說穿了,為得還不是派系的權力,蘇謝游豈能在總統大選的戰鬥位置當中缺席,因而使他們所帶領的派系,失去了未來影響黨內權力的一席之地。

雖說游兼任總財務長,看似這個兼任總字輩的位置,似乎比起蘇謝二人的權責還要清楚,但是不免令人強烈質疑的是,難道民進黨內部沒有策劃財務的長才可以輩出了嗎?而這樣的懷疑,加上民進黨說不清楚「總字輩」的權責職位,不禁令人揣想小英的能耐,是否到此為止?而且,還沒有過氣,但是已經過期的大老蘇謝游,竟然還得穿戴上總字輩的長袍馬掛、粉墨登台,莫非他們身後晚輩的黨內同志,才能都已經見底?小弟相信答案不是。

政治雖然是要懂得合作的藝術,但是中國官場那套含糊其詞,盡是表面功夫的那套匠味,我們台灣的政治腳本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