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8日 星期五

新版聖經重視意思傳達,現代台語譯本聖經出爐

歷經將近廿三年時間翻譯工作的《新約聖經,現代台語譯本》,即將於一月底正式發行!這新譯本聖經的主要特色,在於將聖經原文的意思清楚又完整地翻譯出來,著重意思的傳達,表示上帝與我說同樣的話,使用我們的俗語和口音與我們交談。
聖經公會總幹事賴俊明牧師於十日受訪時表示,現代台語譯本聖經忠於原文的文心意念,把原意翻譯成現代台語,讓人容易明白上帝的本意,而不似傳統保守派強調忠於原文,逐字、逐句的翻譯手法,讓人讀起來不解其意,「我想,上帝不是要讓人猜謎的上帝;因此,現代台語譯本,就是『道成肉身』的具體表現。」
賴俊明說道,台語教會使用巴克禮牧師翻譯的聖經,讀廈門語「si-ci-cui」,雖然長老教會信徒早已習慣能明白其意「是誰?」但是教會以外的台灣人,卻是沒有一人聽得懂。「不過這句話,你現在到廈門去講,廈門人都聽得懂。」賴俊明說,因為巴克禮版聖經,主要採擷自廈門語的緣故。
據了解,1807年一位差派到中國廈門的蘇格蘭長老教會宣教師Robert Morrison,深知在古文化的中國宣教不能光是言傳,更需要文字,因此以《英華字典》作根據,於1823年翻譯出廈門語聖經。帶來製版印刷技術,落腳台南宣教的巴克禮牧師,就是引用Robert Morrison翻譯的聖經,以及其他在廈門地區的宣教師,個人感動書寫下的翻譯片段,集結整理後,於1933年透過日本橫濱印刷而付梓出版了當年台灣人使用的台語羅馬字聖經。
另外,Dr. Nida在1960年提出「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的翻譯原則以前,學術上對於古典文學翻譯使用方法,是注重字義的「形式對等」(formal correspondence)原則進行翻譯。因此,1919年付梓的合和本聖經,就是依此原則翻譯,縱使會遇到描寫猶太人風俗的字句,仍舊是按原文,不解析轉化成為另一個民族熟悉的原意的翻譯。
因此,在傳道書三章五節:「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閱讀聖經若沒有聖經的專科學識,研究猶太人長老在城門口下,拋石、堆石的民情風俗,一般人是無法明白什麼是「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然而,經過「功能對等」的新翻譯原則,該經節便成為「同房有時,分房有時;親熱有時,冷淡有時」是一句人人知曉的原意了。
由於,巴克禮翻譯出的羅馬字聖經是以合和本為經、廈門語為緯,歷經時間、空間的轉移,已經不適合現代台灣人語言習性的修辭應用,聽、讀起來都令人拗口以外,更嚴重是,聖經的原意令人不解。這也從主日禮拜中的第三篇《起應文》中一句「li-a khah-su」,就可以窺見端倪。
因此,巴克禮牧師在過去的時代中翻譯成羅馬字聖經,語法、語言、修辭已經不是現代台語的使用習性,「所以,我們深深覺得,要用台灣本地的牧者,翻譯給現代台灣人都聽得懂的聖經。」賴俊明說。
賴俊明以他母親雖然是在養女環境下成長,不識字,卻可以熟讀聖經一事,感謝上帝帶領的巴克禮書寫羅馬字聖經,讓教會裡的信徒最早接觸閱讀寫字,更深的認識上帝。不過他也感慨,以本色化信仰自居的長老教會,台語在平地教會裡逐漸式微,甚至會閱讀羅馬字的,也已經是稀有;而且,年輕傳道人滿口是華語式的台語,如何再自居是本色化神學的長老教會傳道人?
「羅馬字聖經在1991年的銷售成績接近四千本,之後每下愈況;2007年統計銷售數字結果僅有469本,」他指出數據,相信沒有幾間長老教會有在教導羅馬字!
「早期目不識丁的長老教會信徒,僅用一週的時間便看懂26個字母書寫的羅馬字,相信現代人只要一天的時間學習,就可以閱讀。」賴俊明盼望,這本現代台語譯本聖經,可以重整長老教會信徒對台語使用的日常風氣,否則台語的美與正確應用,將會消失殆盡。台灣教會公報社的新樓書房、總會事務所的使徒書房以及聖經公會均有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