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能力分班是照顧弱勢?是可以改善孩子平等受教的權利?

能力分班是照顧弱勢?可以改善孩子平等受教的權利?


12年國教即將後年上路,為了顧及讀書能力不同的孩子的受教權益,國高中應該實施能力分班?這個似是而非的問題,反映了反對12年國民義務教育的家長,面對生米即將成為熟飯的現在,知道無法繼續反對,於是轉向支持成績能力分班的回頭路,這種論調,小弟已經聽得太多,不僅家長支持,連許多從事教育的老師亦是。

反對或擔憂12年國教施行的家長或教師,千篇一律就是強調,12年國教恐將打壞孩子受教育的水準與權利,因而相互聯手抨擊教育改革失敗,把失敗的責任,推給孩子間的天資差異所導致的拖累;如此簡化孩子能力的高下,儼然就是分離主義作祟,一如希特勒自負的民族優越感。他們以為,人類的天資似乎只有白紙黑字呈現的考試成績才算是,他們若不是孤陋寡聞,就是刻意閃避天資其實包含著多元智慧的這回事,也因此李白說的「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句話在他們眼裡,想必也僅是在國文考卷上,填寫標準的答案「將進酒」而已。

知名新聞媒體工作者馮賢賢,她北一女榜首、台大榜首。馮賢賢曾經自述少女國中時,羨慕美術強、體育優、音樂棒、天賦料理的那群同學,但是卻因為聯考制度下衍生的能力分班,使她終其一生羨慕別人所擁有的資質,遭到無情打壓,以致她看見那群同學鬱鬱寡歡,讓原本自信寫在臉上的國一學生,在進入國二以後,自信從此消失殆盡。而她也自爆,她之所以能夠榜首,不過就是比其他同學高一等地發現讀書技巧,小聰明的知道該如何拿到高分而已。馮賢賢例子,可以簡單根據多元智慧來說,馮賢賢有讀書的天賦,但是她沒有吳寶春做烘焙的天賦異秉,或是曾雅妮揮桿天下的天資。

依據成績高低而能力分班是錯誤的教育制度,這已經蓋棺論定,但偏就是有一群心向學科成績優越感的家長與教師,心理反動,卻是沽名釣譽地指稱,能力分班才是照顧弱勢孩子,而此謬誤,就一如當前懷舊國家戒嚴的保守勢力,高唱著戒嚴才會社會美好的謬論一般。

真的,當台灣的家長與教育界欽羨芬蘭、丹麥、德國,甚至美國教育制度的同時,也反省也調整了台灣教育步調,改以朝向進步發展的方向航行,但是其中,不乏有家長與教育者,感嘆台灣教育制度落後前述他國的同時,卻矛盾地在改進教育制度的跟前,擺上了橫軛、阻擋發展,或是拿出瞄準的彈弓、俎殺進步。因此,到底什麼才是拖累孩子受教水平線的罪魁禍首?答案已經顯明易見,不是孩子的天資差異,更與弱勢無關,乃是家長與教育者的心態沒有與時俱進,才會在百年樹人的環節裡發生斷鏈,導致當前的教育出現資本有無的分水嶺;而這樣的結果,根本跟能力分班可以改善孩子平等受教的權利無關!

發完牢騷。以上是今日中午遇見事的事後牢騷。就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