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6日 星期四

信望愛社大會,環境議題發燒。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所研究員汪中和:目前情勢,想要以任何科技的技術性改變溫室效應,「我只能說Mission Impossible!」

專業人員信望愛社2007年社員大會,十二月一日上午九點在中華福音神學院召開。上午的第一場演講,針對地球環境逐步下坡的趨勢,邀請學有專精的社員,發表有關環境資源與科技產業間關係的心得。
中央研究院植物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馮騰永,從「農業與人類永續」指出,因應聯合國「京都議定書」的二氧化碳減量標準,綠色產業儼然是廿一世紀的產業新星,潛藏著利用太陽照射原理產生的能量而發展出太陽能電池,以及透過農業生物技術創造出「生質能源」,兩者是綠色產業的誘因,也是共同推動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要科技、產業議題。
「但是,農業生產生質能源的土地面積,以台灣為例,就算是開發到玉山頂,光是供應台灣,都還是不夠,」馮騰永指出,低碳生質能源需要的土地面積廣大,因此國際資金已經在開發中、未開發國家,用資本進行「圈地」;但是,這樣大規模用企業資本劃地自限的結果,不久將來,會引發新一波移民的「生產圈地運動」,然後擴展成為在地人與外來者,為了資源爭奪所形成的「生命圈地運動」。
因此,他認為,迎向可持續發展的新契機,科技一定要跨領域的整合,成為Life Science,猶如經濟、環保兩端的法碼平衡,才能為人類創造福祉;以生質能源論,植物的基因研究,就有助於在有限土地面積加速植物的生長產能,成為了另一商機。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所研究員汪中和則表示,獲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肯定的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提出各項數據顯示,全球氣候因為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已經走入突然衝擊、無法逆轉的方向;科學界警覺到,用過去規範預估氣候的變遷發展似乎開始難以預料;目前情勢,想要以任何科技的技術性改變溫室效應,「我只能說Mission Impossible!」
他指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存留的時間是五十到兩百年,因此,就算是今日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零,也無法減輕、轉圜二氧化碳對地球所造成的溫室傷害,海平面仍舊會持續上升,南北極冰山繼續溶解,以最快速度估計,2030年的北極不再有冰山!
「IPCC報告出爐,科學界呈現兩種反應,一種是接受而沮喪,另一種是不相信未來真會發生不可收拾的災難?」汪中和說,事實在前,起因來自於人類違反上帝的道路而必須承受結果,「但未來環境不管如何變化,基督徒活出生命的樣式,不能懈怠,」他由感而發地指出,尤其連結親情與友情上更是如此。

沒有留言: